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在古代,孟母為了孟子而三遷。還有哪些典故可以為孩子的教育做出改變?

在古代,孟母為了孟子而三遷。還有哪些典故可以為孩子的教育做出改變?

父母付出的每壹份辛苦和汗水,都是為了給孩子創造壹個優越的成長和教育環境,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古代孟母三遷,現在有高價學區房。所有這些無非是讓孩子接受盡可能好的教育,但除了孟母的三招,歷史上其實還有其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說的是歐陽修先生的童年趣聞。據說出身貧寒的歐陽修四歲喪父,獨自撫養幼子的母親負擔不起讀書的費用。無奈之下,她用壹根蘆葦桿當筆,在沙地上教孩子畫畫識字,歐陽修得以成為壹代偉人。顯然,這與這位母親所堅持的教育經驗密切相關。這也是典故的感人之處,說明即使沒有優越的無知條件,也可以用心教育她。

其次,當然是眾所周知的婆婆的紋身。嶽飛當時雖然才十五六歲,但還不具備在戰場上殺敵的成熟條件。但面對邊境金人的不斷騷擾,開明正義的婆婆鼓勵兒女上戰場保家衛國。為了體現對兒子的殷切期望,她直接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紋在嶽飛的背上。這種在民族仇恨和家庭仇恨層面上的教育也反映了父母對自己的深刻理解

雖然這兩個簡短的歷史典故不能說明兩位母親有多偉大,但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值得紀念的歷史人物,是對母親心血的肯定。其實作為壹種教育方式,兩個典故各有特色,但作為孩子,能接受到母親的諄諄教誨,無論是從知識上,還是從家庭、國家、世界上,都是很有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