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哲學家赫爾維修有句名言:“人是環境的產物”。
這句話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
例如,在《少年派》中,削尖了腦袋,把女兒林送進了壹所重點高中。在談及為什麽這麽做時,她說了壹句非常經典的話:向好人學習,向女巫學習。
俗話說:“住久了蘭花房就聞不到了,住久了鮑魚市場就聞不到了。”這也是事實。
在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時,這個原則同樣適用。具體來說,您可以這樣做:
如果可能的話,給孩子們安排壹個單獨的自習室;或者,退而求其次,在孩子的臥室裏安排壹個閱讀角。
把家裏的平板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收起來,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
把電視從客廳搬到父母的臥室。
把書放在孩子們容易拿到的地方。
2.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沒有分辨能力。
通常,當父母看電視時,他和他們壹起看電視。父母玩手機,他玩手機。
因此,作為與孩子接觸最多的人,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習慣和行為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想培養壹個愛讀書的孩子,父母自己首先要愛讀書。
讓孩子壹邊拿著手機壹邊愛看書是不可行的。
當然,這並不是要求父母完全放棄娛樂時間。
作者建議的是,父母每天計劃壹小段時間陪伴孩子閱讀並樹立榜樣。這個時間可能不長,但壹定是有的。
此外,玩手機和看電視時盡量避開孩子。否則孩子心裏會不平衡:為什麽要我看書,妳自己卻可以玩手機?反過來又促使孩子抗拒閱讀,得不償失。
3、每天固定閱讀時間。
我們習慣了壹日三餐,該吃飯了。這樣做就像把它印在妳的腦海裏壹樣,不會花費太多精力。這就是養成習慣的好處。
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也是如此。保持恒心是很重要的。每天讀壹點,養成習慣,而不是某壹天突然讀很多,剩下的壹天都不讀。
正如毛澤東總統所說:如果妳堅持不懈,為什麽要晚上睡覺,早上五點起床?最沒用的是暴露在寒冷中十天。
在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時,作者還建議家長:
找壹個固定的時間學習。壹開始,妳不必追求閱讀的長度,而是追求每天閱讀。
這樣,隨著時間的積累,孩子看書就像吃飯喝水壹樣正常。
4.利用懸念引導孩子自主學習。
剛開始閱讀時,很多孩子會覺得提不起興趣,不想閱讀,無法堅持下去。
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家長在這個時候發火逼迫孩子學習是沒有用的。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這時,妳可以借鑒著名教育家和作家尹建莉的做法:
尹建莉老師的女兒起初不喜歡閱讀。尹建莉老師是怎麽做的?
她首先挑選有趣的兒童讀物,故事長,孩子能聽懂,每天給孩子講書中的壹個小故事。故事是連載的,但尹建莉每天只說壹點點,然後她就不說話了。就像追壹部電視劇,孩子被故事吸引,特別想知道接下來的發展劇情,最後受不了了,就主動捧著書看。
這是壹個非常好的興趣引導案例。
我們不想強迫孩子學習,而是要讓他們愛上閱讀,這樣孩子才能長期閱讀書籍並從中學習知識。
5.給孩子展示閱讀內容的機會。
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天性。
如果壹個人的工作受到別人的贊揚,他就會更加努力工作。例如,如果我們在工作中受到領導的表揚,我們就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更加細心和努力。
這個原則也適用於訓練兒童閱讀。
讓孩子獲得對閱讀成績的表揚等積極反饋,有利於鼓勵孩子繼續閱讀,從而形成正向循環。
具體來說,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讓孩子給父母講故事,表現出興趣,並“督促”孩子。
讓孩子在親戚面前講自己在書上看到的故事。
鼓勵孩子們講述他們讀到的故事並告訴他們的朋友。
錄下孩子講故事的視頻,發給朋友。
在親朋好友面前,不惜誇贊孩子的閱讀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