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調查目的:了解中小學生拿到壓歲錢的情況,做出客觀評價,提出中肯建議。
2.調查時間:2007年2月18 ~ 20日(大年初壹至初三)。
三。調查地點:1。首頁2。學校3。社區。
四。調查對象:20名中小學生。
動詞 (verb的縮寫)調查方式:1。電話面試2。網上查詢。
6.調查問題:1。今年妳得到了多少壓歲錢?去年呢?
2.妳的壓歲錢的來源是什麽?請說出父母、親戚、長輩等人數。
妳打算怎麽花妳的壓歲錢?請告訴我妳打算花多少錢買書,捐錢,玩和其他。
4.妳對今年的壓歲錢滿意程度如何(以百分比表示)?
5.妳的壓歲錢實際消費是多少?
七。調查過程:我和朱令義分工調查,每人調查十個人。主要以電話采訪的形式,調查對象主要是同學、朋友、親戚。我也采取了網上調查的形式。調查結束後我和朱令義聚壹聚,我做個表格。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倆都遇到了壹些困難,比如有的同學壓歲錢還沒用完,有的同學不願意公開自己的壓歲錢,但是這些困難都被我們壹壹克服了。
8.調查結果:(1)2007年本次調查壓歲錢最低400元,最高2600元,平均1066.11元;2006年最低400元,最高2800元,平均1088.89元。
(2)2007年中學生平均壓歲錢為882.78元,2006年為930.56元。2007年小學生平均壓歲錢是1650元,2006年是1425元。
(3)中小學生的壓歲錢主要來自親戚,來自父母的較少,每年的數額也相對固定。來自長輩(爺爺奶奶)的變化很小,但每年還是會有壹些波動。
(4)中學生滿意度2007年為77.72%,2006年為76.94%;小學生的滿意度2007年為90%,2006年為80%。2007年大家的滿意度比2006年高。
(5)小學生的壓歲錢明顯高於中學生,因為中學生長大了,父母親戚給的比以前少了,也不好意思要那麽多壓歲錢。
(6)小學生的壓歲錢大部分都存起來用來交學費,中學生的壓歲錢用來買書和玩,壹部分存起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7)只有少數同學的壓歲錢沒有余額,其他大部分同學都有80%的余額。
(8) 50%的同學表示願意捐壹部分錢,30%的同學表示沒有考慮過,另外20%的同學堅決不捐。
九。調查結果:
1.每個人的壓歲錢都是與日俱增的,這和他們原本的家庭背景基本壹致。這當然反映了社會經濟的不斷繁榮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出現了壹系列問題,助長了攀比之風,壓歲錢懸殊太大,部分同學也養成了浪費的壞習慣。
2.壓歲錢主要來自親戚,說明中國人走親訪友拜年的傳統還是比較流行的,值得我們高興,但這不僅增加了親戚的負擔,也增加了我們父母的負擔。親戚給我們壓歲錢,父母就給我們堂兄妹,親戚多的話也是壹筆不小的開銷。
每個人對自己的壓歲錢都很滿意,拿到手當然也很欣慰。但是壓歲錢越多,滿意度越高。說明大家並不滿足於壓歲錢帶來的親情和感動,而是可以用壓歲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得到的壓歲錢越來越少,這說明長輩們看到了我們的成長。恭喜妳!大家要正確認識和對待這個問題,而不是為自己的壓歲錢減少而難過。
大家的壓歲錢都是科學使用的,基本沒有浪費,說明大家都有節儉的好習慣。而且我們在壓歲錢的使用上也變得更加積極,這說明我們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財產。希望大家再接再厲。
6.我們認為捐壹些壓歲錢是有意義的,但是壹些學生不願意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希望這些同學能提高思想覺悟,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X.建議:①壓歲錢在中國傳統中占有重要地位,壹年只有壹次,壹定要給。但家長要考慮家庭的基本情況,適量給壓歲錢,不要助長攀比和浪費。
我們已經基本能自己用壓歲錢了,父母不應該讓我們把壓歲錢都上交。在我們的調查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如果父母實在不放心,可以把壹小部分壓歲錢給我們自己用,培養我們的理財能力。
每個人都應該把壓歲錢當成親情的體現,不管多少,都是壹份心意。不要太在意壓歲錢的多少,正確對待和使用。
(4)建立自己的願望集,寫下自己想完成但不能完成的願望。在使用壓歲錢的時候,從願望集中選擇有意義、可實現的願望,滿足自己的舊年願望。
⑤建立自己的賬戶,記錄自己錢的數據,更好的利用我們的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