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是大篆和小篆的統稱。筆法細而有力,直線較多。開頭有方筆、圓筆、尖筆,筆尾有許多“掛針”。大篆是指金文、青銅器、六國文字上的銘文,保留了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征。小篆,又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語言。
大篆的簡化字體的特點是形狀統壹整齊,比篆更容易書寫。小篆字體細長,勻稱,筆畫均勻,端莊美觀。
擴展數據:
自漢代以來,壹般認為《大傳》是周宣王太史傳(公元前827年)所作。在傳世的石刻中,石鼓文最具代表性。這種石器無疑是中國最古老、最可信的石質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石鼓文在書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拓片,是浙江寧波範天義閣收藏的宋拓片。的字體大致介於周和秦小篆之間。
到了周朝,經過幾百年的混亂,不同的國家發展出了不同的文字,我們可以把它們看作是各種各樣的大篆。六國統壹後,秦國綜合七國文字,制定了壹個共同的文字,即小篆。現代漢字是由小篆演變而來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