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來源於顧況和白居易之間“長安好不容易”的典故。貞元三年,16歲的白居易從江南來到京都長安,帶著自己寫的詩去拜訪大名鼎鼎的顧況。顧況看到手稿上有“白居易”的名字,就開玩笑說:“長安米貴,活得不易!"
等到妳看了稿子,讀到“漫無邊際的草過平原,隨每個季節來來去去。野火從未完全吞噬它們,它們在春風中又長高了”(《別了,古草》),他立刻歡呼起來,說:“好詩!有這樣的天賦,活著有什麽難的!”後來,顧況經常向別人談起白居易的詩歌才華,並對其大加贊賞,白居易詩歌之名不脛而走。
擴展數據:
成語出處:唐章古《崇尚閑適》:“白尚書初到北京,以詩寫顧匡。他看了看名字說:‘米貴,住在裏面容易。’”比喻生活在大城市,生活不易維持。
《浮德谷·曹苑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作。這首詩通過對古平原野草的描寫,表達了對朋友的告別之情。可以看作是對野草的頌歌,然後是對生命的頌歌。
這首詩的前四句著重於《野草》生命的歷時美,後四句著重於《野草》的時間美。全詩構圖嚴謹,語言自然流暢,對仗工整,景物抒情,意境和諧,是《正當作業》的絕唱人教版小學教材古詩詞《草》選取了該詩的前四句。
全詩用詞自然、流暢、工整。雖然是命題詩,卻能融入深刻的生活感受。所以字字含真情,語言有余味,不僅得體,而且別具壹格,堪稱《賦以禮》中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