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意文字的核心是最基本的象形符號和約定俗成的參考符號,以及這些符號的組合方式和內在邏輯。楔形文字因其形狀像壹個木楔而得名。
人類的發現壹般是偶然的,楔形文字的解碼更是偶然的。7月1799,19日,橫掃埃及的拿破侖軍隊在羅塞塔村偶然發現了壹塊石碑羅塞塔。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在公元前196年發布的壹份公告,同時用三種語言鐫刻在這座紀念碑上,分別是象形楔形文字、表音楔形文字和古希臘文。
由於古希臘語是歐洲流行的書面語之壹,這塊石碑無疑是壹本字典。左顧右盼,整個古埃及文明觸手可及。法國宣布結果將在幾周內公布。其實法國人太樂觀了。破譯這塊小石碑上的銘文花了20年時間。
拿破侖攻占埃及觸動了大英帝國的利益,兩國爆發了壹場被稱為尼羅河戰爭的戰爭,結果英國人奪回了埃及。在英軍奪回的戰利品中,包括了羅塞塔石碑,這被認為是現存的法國將軍馬努的自取滅亡。為了換取他被英國人扣押的其他物品,他不得不交出。好在之前已經做了很多份,在他看來也差不了多少。英國軍隊將石碑運回倫敦,並自豪地在大英博物館展出。
這壹舉動激發了壹位年輕的法國人的愛國熱情,他發誓要在英國人面前讀完這座紀念碑,以此重新獲得法國人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即法國人的優越感。這個人就是商博良。當然,英國人自己也知道破譯這塊石碑的重要性,也花了很大力氣奪回了壹個寶藏,卻不知道怎麽用。不就是壹個笑柄嗎?
博物館常駐科學家托馬斯·楊在英國領導了這項研究。且不說他雄厚的財力和國家支持,他的資歷就能讓競爭對手敬而遠之。他的人眼聚焦和光傳播原理至今仍是經典物理學的基本假設,被廣泛引用。另外,英國人擁有羅塞塔石碑,這本身就是無可比擬的優勢。
商博良窮得多,孤獨,無名,無望,出身貧寒。但是,商博良有兩個無可比擬的優勢,那就是他的語言天賦和他的哥哥約瑟夫,無論他做什麽,約瑟夫都盲目的支持他。商博良出生於法國西南部的小鎮費吉卡,在格裏諾完成了他的中學教育。十三歲時,他精通六種語言,包括埃及語和希臘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