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指地球表面松散的壹層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水分、空氣和微生物組成,可以生長植物。土壤由巖石風化形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和微生物殘體分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固體物質)、水(液體物質)、空氣(氣體物質)、氧化腐殖質等組成。
固體物質包括土壤礦物質、有機物和微生物通過光照殺菌獲得的營養物質。液態物質主要指土壤水分。氣體是存在於土壤孔隙中的空氣。土壤中的這三種物質構成了壹個矛盾的統壹體。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為作物提供必要的生存條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
形成因素:
成土因素理論的基本觀點可以概括如下:
①土壤是壹個獨立的自然體,是在各種成土因素的復雜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②對於土壤的形成,各種成土因素同等重要,不可替代。其中,生物起著主導作用。土壤是在壹定的氣候和地形條件下,壹定時期內,有生命的生物作用於成土母質而形成的。
土壤並非天生具有肥力特征,可以生長綠色植物。像生物發育壹樣,土壤發育也有壹系列過程。其中,母質、氣候、生物、地形和時間是土壤形成的五大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