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想法和話不太好聽,經常被批評為無情自私。然而,正如魯迅所說:“真正的勇士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有效的藥物通常是苦澀的藥物,發人深省的話通常不好聽。當我回憶起安蘭德的話時,我突然想起了壹個人。在我看來,他是自由的化身,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他的名字叫安迪,他來自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相信大多數人都看過這部電影。基於阿南德的自由理論,帶著“什麽是自由”的終極問題,我將從劇中的兩個人物入手,看看這兩個人所代表的思維方式是如何決定他們的命運的。他們分別是鮑勃和安迪。
1,體制化的老布衣:自我捆綁,難逃壹死。
他入獄的原因不得而知,只知道老布在肖申克監獄呆了50年。我認為他曾經是壹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但當他在服刑50年後獲準假釋時,他已經奄奄壹息了。在這50年裏,監獄、囚犯、圖書館和他發現的壹只可憐的鳥是他生活的全部。我相信他也渴望自由,歇斯底裏,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渴望。然而,當希望的火焰壹次又壹次被點燃又被無情地熄滅,當生而為人的尊嚴不斷被踐踏,當他意識到無論自己怎麽努力都沒有用時,他終於向現實低頭,逐漸成為監獄的壹份子。他甚至開始享受這種確定性和監禁。
因此,當老布即將離開監獄時,他非但沒有歡欣鼓舞,反而絕望至極,試圖通過暗殺獄友來留下來,並留在這個困了他壹生的牢籠中。面對接下來他必須進入的現實世界,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讓他害怕的是現實世界的不確定性。在過去的50年裏,監獄裏的壹切都是安排好的。他不需要思考和選擇。他只需要像提線木偶壹樣機械地遵循指示,這樣他就可以準時坐在餐廳裏,然後準時回到籠子裏睡覺。壹切都是那麽確定和準確。
於是,在這場漫長的囚禁陰謀中,老蔔的意誌逐漸被瓦解,翅膀壹只只脫落,手腳被牢牢束縛,而他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離開後,他成了壹個失去靈魂的流亡者,他完全失去了行動能力。最終,幾乎是致命的是,他選擇在壹家酒店結束自己的生命——沒有了靈魂的軀體,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在為老布感到惋惜的同時,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曾經或正在被制度化嗎?是真正的監獄還是我自己的靈魂困住了我?如果有壹天我能回到現實世界,我會敞開心扉擁抱它,還是會在無助的恐懼和絕望中死去?
2.安迪:什麽都不做,無所畏懼,這沒關系。
壹個年輕的銀行家,先是他的妻子欺騙了他,然後他的妻子和情人在互相欺騙時都被歹徒槍殺了。他還被指控謀殺,因為他碰巧帶著槍在現場,但由於沒有證據證明他的清白,他最終被判謀殺罪,終身監禁。
這樣狗血的經歷太輕描淡寫了,不能用意外的麻煩來形容。但巧合的是,看似最不可能的事情卻往往能發生。放在壹般人身上,還是忍住不公平的經歷,哪怕傾家蕩產;要麽妳會沮喪和聽天由命,妳會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低頭度過余生。但安迪兩者都沒有選擇,而是堅持自己的信念,以自己的方式冷靜而堅定地行事。我覺得有九個字可以概括:無所事事、無所畏懼、不在乎。
首先是什麽都不做。也許劇情是故意安排的。安迪入獄後,他切斷了所有的外部聯系,讓他獨自面對這種悲慘的經歷,即使沒有家人或朋友,這種經歷也可能摧毀世界上最強大的意誌。事實上,即使他真的有家人和朋友,也沒有人能幫助他——他只能幫助自己。給他勇氣和力量的是他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他自始至終為自己而活,正因如此,他是壹個有獨立人格的人。他不僅在監獄裏過得很好,還像壹束光壹樣活著,照亮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這叫“無為而治”,只為自己,不為別的。
第二是無所畏懼。在第壹場戲中,當冤獄已成定局時,他已經在計劃下壹步的行動了,他完全沒有沈浸在恐懼和痛苦中。所以在他入獄的那天,瑞德把賭註押在了軟弱的白臉書生安迪身上,而安迪讓他打錯了算盤——安迪並沒有陷入恐懼。在第二幕中,當他聽到警長哈利在工作期間抱怨稅務負擔時,他知道完美的轉機來了,他冒著被毆打甚至被謀殺的風險,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走到哈利面前,主動幫助他操作避稅,代價是給每個獄友三瓶啤酒。幾天後,他已經戒酒了,心滿意足地坐在角落裏,對著喝冰啤酒的同事微笑。“陽光像自由人壹樣照射在他的肩膀上”——安迪沒有因為害怕而停下腳步。第三幕,在擔任圖書管理員後,他堅持不懈地給政府寫信申請資助,最終得到了壹批舊書和壹筆錢。當他在書中發現壹張唱片《費加羅的婚禮》時,他瞬間有了主意。他毫不猶豫地進入廣播室,鎖上門,打開擴音器,讓死氣沈沈的肖申克監獄飄出前所未有的美妙音樂。那壹刻,聆聽天籟之聲的囚犯們仿佛長了翅膀離開了圍欄,自由翺翔在天空,而安迪則接受了被禁閉的懲罰——安迪並不害怕。第四幕,在做好充分準備後,他毅然離開監獄,毫無畏懼地擁抱廣闊而充滿挑戰的現實世界。
最後都不重要了。面對這個世界,我們有三種立場。首先是順其自然。如果妳不能改變它,就適應它或擺脫它。第二種是我說了算,調動資源和力量去改變它,讓它朝著我預期的方向發展,然後盡我所能聽天命;第三是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在影片中,安迪很少采用第三種立場。即使他失去控制並進入這個位置壹段時間,他也可以迅速退出並返回到第壹和第二位置。其中有壹幕讓人印象深刻:當唯壹能證明自己清白的年輕人被典獄長殘忍殺害時,對洗清罪名寄予厚望的安迪壹時失去理智,憤怒地質問典獄長並怒吼,換來的卻是最長時間的禁閉。禁閉後,他恢復了理智。他讓自己回到前兩個位置,面對殘酷的現實,思考自己的下壹步行動。在大多數場景中,即使他被錯誤地監禁,受到獄警的非人待遇,受到獄友的嘲笑和奚落,被同性戀囚犯強奸和迫害,在下水道中爬了數百碼才離開監獄,他也沒有受到環境的傷害,而是始終堅持希望和信念,不為所動。那些慘無人道的經歷在他眼裏根本不算什麽,和他想要追求的自由相比更是不值壹提。用壹句粗俗的話來說,就是“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很容易發現安迪壹直是壹個自由的人。監獄可以困住他的身體,其他人可以摧毀他的身體,但他的靈魂壹直是自由的。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擺脫環境強加給他的控制,排除壹切幹擾,專心思考如何逃離出生,並毫不猶豫地采取行動。這就是所謂的“無關緊要”:對於那些非關鍵節點來說,即使它們很恐怖,它們也只是壹個夢想泡沫和壹個掩蓋。
讓我們回顧壹下老布和安迪的區別。與其說束縛老蔔的是監獄,不如說是他自己。當他下意識地將監獄視為最終目的地時,他實際上放棄了自己,放棄了希望,失去了信念。因此,當他被迫離開這個舒適區時,他的自我毀滅幾乎已成定局,結局已經在監獄中設定好了。安迪完全不同。他總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麽,知道自己是什麽樣的人,所以無論情況多麽糟糕,他仍然保持清醒的頭腦,排除幹擾,獨立思考,不斷行動,直到達到自己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他首先完成了自我救贖,成功越獄並獲得重生;同時,他在思維和行動中散發出獨特的能量場,感染著身邊的每壹個人,因此他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實現了對他人的救贖。
3、我的思考
第壹,為自己而活,追求自己的幸福。
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才能成為壹個獨立的人,才有資格和能力去愛別人。例如,我們見過太多的父母,他們愛說壹切都是為了孩子。他們希望孩子成功,總是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稍有不滿就會責罵懲罰孩子。事實上,這些父母連自己都做不好。他們沒有獨立的自我。他們只是把自己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釘在孩子身上,來掩蓋自己的失敗和懶惰。這不是愛,這是以愛的名義綁架無辜的人。事實上,如果父母能夠做自己,孩子壹定會自由、快樂、勇敢地成長,這是他們成長的土壤和起跑線。
安蘭德說:“妳說妳愛我,但妳有我嗎?”——她說的第二個“我”指的是獨立的自我。
其次,只有不斷離開舒適區,才能實現更大的自由。
“人生來是自由的,但他們總是戴著鐐銬”。妳可以壹眼判斷壹個鐵籠子,但妳幾乎無法察覺思維的籠子。畢竟人的眼光和思維還是太局限了。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人不能靠揪頭發離開地面”。最好的方法是采取行動,通過撞墻找到監獄邊界,然後面對它,研究它,拆除它,最後像安迪壹樣從黑暗的下水道中墜落並獲得重生,像《黑客帝國》的尼奧壹樣拔掉營養液管,通過壹根長長的管道墜落並獲得重生並回到現實世界。
第三,靈魂只能獨行,成長只能自己享受。就像所有的痛苦都必須自己承擔壹樣,沒有人能替我們成長,也不要指望有人告訴妳該怎麽做。就像安迪被監禁20年壹樣,他自然建立了個人威望,但沒有人能告訴他該做什麽。他必須自己做決定,享受獨自成長的快樂。
如果我能用壹句話概括我今天想說的話:我愛妳,但與妳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