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為什麽能成為中東唯壹的經濟強國和發達國家?也許有些朋友會認為美國每年的援助和世界猶太人協會的匿名捐贈對他們很有幫助。他們不否認美國和猶太協會對以色列的幫助,但這種幫助不是主要原因。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沖突仍在繼續,美國每年也向巴基斯坦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援助,但今天的巴基斯坦並不是壹個發達國家。
以色列能成為經濟強國,最重要的是依靠其科教興國戰略。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基礎。以色列人非常重視教育,其教育支出僅次於國防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8.8%。免費教育持續了13年,以色列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亞洲最高,在世界上排名第22位。以色列的教育不同於應試教育。它更加開放和自由,註重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因此,以色列學生幾乎沒有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但當他們長大後,他們的成就非常高。以色列只有900萬人口,卻有1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專利申請數量在世界上排名14。。
(以色列兒童學習)
以色列重視教育的戰略為其帶來了豐富的人力資源,人均工程師數量居世界首位。同時,以色列在重視科技創新的思想下,為豐富的人力資源創造了良好的研究環境。其國家研發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位居世界第壹。豐富的人力資源+創造性思維教育+註重科技創新的環境使以色列成為壹個創新的國家。它在軍事、IT、醫療設備、新能源、生物技術和農業等領域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最具代表性的創新是農業中的滴灌技術和無土栽培技術,計算機中的閃存技術和壓縮算法,以及醫療保健中的以色列繃帶。以色列的創新能力有目共睹,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00多家在以色列設立了R&D中心。
(以色列特拉維夫,世界第二矽谷)
以色列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500億美元,人均超過4萬美元。它已經成為壹個發達國家。貢獻最大的是科技創新,占GDP的90%。正是科技創新讓土地和水資源匱乏的以色列實現了95%的糧食自給。是科技創新讓不產石油的以色列成為中東主要的石油加工國,也是科技創新讓不產鉆石的以色列成為世界鉆石加工貿易中心。正是技術創新使得以色列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數量僅次於美國。
以色列的科教興國戰略和在自然資源匱乏的情況下開發人力資源的戰略值得世界各國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