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以來,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冶金、紡織、農耕等文明壹起以強大的輻射力傳播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從而形成了壹個連續的漢字文化區。
根據歷史記載和日本考古發現,漢字在公元前1世紀通過遼東和朝鮮傳入日本九州和福岡。漢字的小篆和隸書多以刻在銅鏡上的形式傳入日本。與銅鏡上的其他圖案壹樣,這些字符被日本人視為莊嚴、神聖和吉祥的象征。
據日本史書《史記》和《日本國誌》記載,申英十六年,《論語》、《千字文》等中國書籍傳入日本。特別是公元壹世紀,大量懂漢語的韓國人漂洋過海來到日本,極大地促進了漢字在日本的傳播。
在日本歷史上,由於長期使用漢語,大量漢語詞匯進入日語,如《角川國語大辭典》收錄的60218日語詞匯。據統計,漢語借詞多達33143個,占總詞匯量的55%。由於漢字在日本的長期使用及其深遠的影響,即使在假名創造之後,漢字也不能被排除在日語之外,它們仍然以漢字為幌子與假名混合在壹起。
擴展數據:
漢字是什麽時候傳入日本的,在漢字傳入日本之前就被記載在正史中了。據史料記載,漢字漢學正式傳入日本的時間應該是申英天皇時期(大約在公元三世紀末,即248年,王人贈送了十卷《論語》和壹卷《千字文》,這是漢字漢學傳入日本的開始)。
漢字傳入日本後,歷經數年,直到八世紀中葉,日本人才開始在楷書中使用漢字的偏旁部首,產生了片假名,還使用中國草書的偏旁部首制作平假名,目的是註釋漢字和標記日語發音。當時漢字叫男字,假名叫女字。日本學者聲稱吉備真備創造了片假名,佛教大師空海創造了平假名,這些都不可信。充其量,他們是他們兩個。
參考資料:
日本漢字-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