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1905年,馬蒂斯領導的萬物有靈論在法國興起;立體主義誕生於1808年,畢加索和布拉克是其中的關鍵人物。作為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的分水嶺,《阿維尼翁的少女》。
德國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出現的壹個藝術流派。其藝術特色是強調作品中表達和宣泄情感的重要性。表現主義的主要活動基地在德國,但作為壹種藝術思潮,它在所有歐洲國家都有體現。1905年,德國出現了橋社,這是德國第壹個表現主義社團。橋社的許多畫家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原始性,贊美性解放。德國表現主義的第二派是191創立的“青年騎士俱樂部”,代表人物是康定斯基和馬爾克斯。它類似於法國的野獸主義,具有強烈的北歐色彩和德國的民族傳統。
挪威的表現主義;
第壹次世界大戰前幾年發展起來的德國表現主義繪畫逐漸關註當代人的心理狀態。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1863 ~ 1944)對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產生了直接影響。
其他國家的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在其他歐洲國家也很明顯。奧地利維也納分離主義畫派及其代表克裏姆特(1862 ~ 1918)為20世紀初象征主義和表現主義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意大利的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於65438年至0909年出現在意大利,不同於萬物有靈論和立體主義,它是壹個更廣泛的文學運動。與其說是壹種風格,不如說是壹種意識形態。參加這場運動的有作家、劇作家、藝術家、建築師等等。
俄羅斯和荷蘭的現代主義藝術;
1913至上主義是俄羅斯藝術家對現代藝術的壹大貢獻。至上主義的創始人是馬列維奇。至上主義奠定了幾何抽象理論的基礎。荷蘭畫家蒙德裏安(1872 ~ 1944)將幾何抽象理論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並於1914年創立了幾何畫派。
第壹次世界大戰及其余波中瑞士的達達主義
達達主義,其影響波及歐美。達達主義反對戰爭、權威和傳統、藝術、理性和傳統文明,提倡沒有目的和理想的生活和文學。這些流亡藝術家有強烈的反戰情緒。看到人類文明被踐踏,他們感到前途黯淡,於是無政府主義和虛無主義在他們中間發展起來。他們想組織壹個國際文藝團體,創作符合他們新理想的文藝作品。1916在2月舉行的成立大會上,歌手羅娃夫人在法語詞典中隨機發現了“達達”壹詞,意思是“兒童的曖昧語言”。人們認為這個名字很奇怪很有趣,使用他們的團體名稱很好。很快他們發表了達達宣言。宣言中說“達達不相信任何東西”“達達不求任何東西,達達就是達達”。達達主義的代表人物是皮卡比亞和杜尚。
法國藝術家馬塞爾·杜尚(1887 ~ 1968)早年癡迷於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杜尚於1915年來到紐約。他對美國的“機器文明”非常感興趣。他說:“紐約本身就是壹件藝術品”之後,他往返於美國和法國之間,宣揚達達主義,並創立了美國達達主義藝術。1965438+2007年2月,紐約獨立藝術展展出了杜尚贈送的壹個小便池,標題為“春天”,引起了轟動。
杜尚解釋說:“這個“春天”是不是我自己做的並不重要。我選擇了壹個普通的家用電器,並賦予它壹個新的標題,使人們從壹個新的角度來看待它,從而使它失去了原有的實際意義,但它獲得了新的內容。”這件藝術品的出現表明達達主義對傳統文明的否定,其意義在於將生活中已有的產品上升到藝術的高度,標誌著生活與藝術的界限被廢除,生活即藝術,開辟了廣闊的領域,開創了後來波普藝術的先河。
以巴黎為中心的超現實主義運動
在達達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超現實主義吸收了達達主義、傳統和獨立創作的概念,摒棄了達達主義全盤否定的虛無主義態度,具有相對積極的信念和綱領。作為壹場文學運動,它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被廣泛傳播。超現實主義深受弗洛伊德潛意識理論的影響,並以此作為這場藝術運動的指導思想。他們致力於探索人類的超驗層面,將現實主義概念與本能、潛意識和夢境體驗相結合,以實現壹種絕對和超現實的場景。代表人物有恩斯特、米羅、達利和馬格裏特。《記憶的永恒》是達利的著名作品。
壹群不屬於任何藝術團體的藝術家——“巴黎畫派”
從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巴黎聚集了壹大批傑出的藝術家。在這些人中,壹些藝術家生活在其中,但不參加任何團體。他們保持自己的藝術特色和個人風格,從前輩和同時代人的藝術中汲取營養,註重意境創造和抒情性,在貧困、悲傷、思鄉等遭遇中抒發內心情感。他們沒有組成壹個俱樂部,他們的風格也不同。人們統稱他們為“巴黎學派”。代表畫家包括佛朗哥·莫迪裏阿尼、盧梭、夏加爾和蘇丁。以下是夏加爾的《我與村莊》和盧梭的《夢想》。
雕刻家
20世紀上半葉,有著名的現代雕塑家,包括波鴻、布朗庫西、亨利·摩爾和賈科梅蒂。亨利·摩爾的《國王和他的妻子的肖像》;
瑞士人賈科梅蒂(1901 ~ 1966)既是雕塑家又是畫家。他曾經是超現實主義的壹員。他壹生多次改變自己的藝術風格,後來專註於研究人類形象,並逐漸發展出壹種具有獨特視覺質量的肖像雕塑。在《行走的人》中,肖像似乎剝去了所有的物質外殼,只留下壹副纖細的骨架,迫使人們重新思考人與空間的關系。
二戰後,世界藝術的中心從巴黎轉移到美國的紐約,紐約從此成為西方藝術的中心。
美利堅合眾國
美國現代藝術在西方繪畫中領先壹代的標誌是抽象表現主義的興起。抽象表現主義又稱“行為繪畫”或“紐約畫派”,是表現主義、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流派,實際上是壹種藝術思潮。這壹思潮適應了二戰後美國人的心理狀態和審美要求,強調藝術家行動的自由性和無目的性,將創作行為本身上升到重要地位。抽象表現主義的代表畫家有波洛克(1912 ~ 1956)、德庫寧(1904 ~ 1997)、斯蒂爾(1904 ~ 1980)。抽象表現主義在20世紀60年代發展為“後繪畫抽象”,也被稱為“色域畫派”和“硬邊抽象”。之後,壹種新的幾何抽象形式出現了。
波普藝術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隨後在美國藝術界廣泛使用,被用來指代壹種流行的藝術現象。波普藝術是以流行文化為基礎的藝術,在20世紀60年代末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和最重要的現代藝術流派。“流行”壹詞包含流行、流行和流行的含義,因此流行藝術的特點是全面反映流行文化的各個領域。以流行文化為基礎的波普藝術,必然根植於現代工業社會和商品經濟,無論是創作來源、技術手段還是語言元素,都離不開當時發達的商業社會和商業生活。波普藝術家生活在壹個商業社會中,商業生活方式中的城市環境和流行文化為他們的想法和創作提供了語言符號——五顏六色的日用品、鋪天蓋地的廣告、報紙和雜誌、歌手和電影明星的甜美形象、廢物處理、環境保護等等。他們就地取材,運用繪畫、裝置、拼貼、絲網印刷、現成產品收藏等手段進行創作,通過精選和精心制作,重新呈現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歌手、電影明星、廣告海報、可口可樂等形象,從而展現時代生活,使人們與時代保持密切聯系,使藝術與生活平等,波普藝術由此發展起來。
美國畫家漢密爾頓的拼貼畫《是什麽讓今天的家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可能被視為第壹幅真正的波普藝術作品。它混合或暗示掛在墻上的男女照片、電視、低級色情書刊、消費者的日常用品、包裝、電影,甚至球拍上出現的“流行”壹詞。這幅畫在倫敦展出時,被誤認為是對藝術或消費社會的攻擊。漢密爾頓解釋說,他的目的正好相反,創造壹種新的藝術。他說:“我更願意認為我的目標是找出日常事物和日常態度中的詩意。”
在戰後時期的所有藝術運動中,最具美國意識的藝術是極簡主義,它以完全的清潔和完整為目標,將藝術簡化為媒介本身最內在和最本質的元素,並去除其他非必要的部分。盡量減少藝術手法,就是希望單壹的活動發生,給觀眾單壹的體驗。代表畫家有:弗蘭克·斯特拉等人。
觀念藝術強調人的想法和作品的意義在創作中的重要性。觀念藝術家認為,傳統藝術作品很難徹底表達藝術家的思想,只有創作過程和記錄這壹過程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勝任表達思想的功能。觀念藝術的出現絕非偶然。它是現代主義藝術從抽象表現主義到極簡主義,並逐漸減少到“取消”的壹種藝術。觀念藝術家到處演出和演講,還在1969創辦《藝術語言》雜誌並舉辦壹系列展覽,成為20世紀70年代風靡歐美的現代主義流派。
奧普藝術,又稱光效藝術或視錯覺藝術,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美,與波普藝術共同發展..它植根於抽象藝術,是壹種利用光學原理來增強繪畫效果的藝術。靜態和抽象的幾何圖案及其明暗和色彩漸變的不同組合引起觀眾的視覺錯覺或幻覺效果。其形式包括平面繪畫和立體作品。英國萊利之流
大地藝術又稱“景觀藝術”,是20世紀70年代產生的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大地藝術的藝術家們主張在自然環境中以自然為材料進行創作,使大多數人都能參與藝術活動,並在遊戲和幻想中獲得未知的新體驗。美國史密森尼螺旋防波堤
超現實主義又稱攝影現實主義,起源於美國,20世紀60年代後在西方流行。這壹派的藝術家反對抽象藝術的潛意識情感和造型中不展示具體物體的做法。他們認為應該排除畫家的主觀想法,客觀、真實甚至像攝影壹樣再現物體,因此也稱為“攝影寫實主義”。超現實主義的藝術理念是相似和逼真。許多超現實主義畫家使用照片作為他們繪畫的基礎,並做出客觀和逼真的效果。查克·克洛斯(1940 ~)是美國超現實主義的代表畫家。他的工作琳達。
後現代主義
20世紀70年代,現代主義藝術被視為發展的最後階段,出現了“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是壹個模糊的概念,學術界對它有不同的看法。壹般來說,它是近幾十年來歐美先鋒派藝術思潮的總稱,主要出現在現代主義之後的美國。後現代主義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建築領域,後來逐漸擴展到藝術等其他領域。它絕不是壹種特定的藝術流派,而是壹種廣泛的文化傾向,其特點是在內容上以多元文化中的思想為主導,在形式上以綜合方法為基礎。後現代藝術家使用的媒介非常廣泛,包括素描、雕塑、表演藝術、靜物攝影、混合材料、裝置藝術等等。
20世紀80年代,美國出現了“新表現主義”。美國的新表現主義與歐洲尤其是德國的表現主義有著密切的聯系。表現主義在美國的興起證明了藝術上有壹種回歸的趨勢,歐洲表現主義的許多元素在本世紀初再次受到關註。
20世紀末,西方美術出現了多元文化主義。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區的藝術家越來越多地來到美國和歐洲。他們帶著自己原有的文化傳統,在新的文化環境中形成了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現代西方藝術為多元文化增添了內涵。
20世紀下半葉,除了波普藝術家奧登伯格,還有大衛·史密斯(1906 ~ 1965)和美國女雕塑家巴特菲爾德(1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