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席子,該詞最早出現在商代甲骨文中,其古字形似織席之象。到了小篆,改成了形聲字結構,省去了毛巾和普通的音。坐具的本義是指坐臥用的墊子,後來引申為坐具、坐的時間、位置、用餐宴席的桌子。
2、座位,本義是座位,引申為在場的人。比如唐居易的《琵琶行》:雖然曲調和她以前彈過的不壹樣,但宴客們,都在聽,都捂著臉。但是他們中誰哭得最厲害呢?。
3、床,最早見於青銅器銘文。床的本義是睡覺用的普通家具,後來引申為類似床的物體,如河床、苗床、機床等。從被褥到量詞,比如壹床被子。
4、莊,這個詞在戰國時期就開始出現了,時間可能更早。莊的基本含義是嚴肅、莊重。莊是宏偉的,並延伸到道路,並延伸到莊園和村莊。老村也指規模較大或批發業務的店鋪。
5、圖書館,最早見於戰國文字,認識和形聲字。原意是收集運兵車和其他武器的地方;後來壹般指收集各種物品的地方;也指監獄。
6、唐,這個詞在商朝開始出現。唐朝的本義在中國古代資料中沒有使用,有的資料認為本義是大話、大話。甲骨文被用作殷大邑的專名,也就是文學上的。
7、蜀,《說文解字》:蜀,大家府下。本義:眾多。如:共同的事務,共同的事情,共同的成就和財富。推而廣之,指的是平民百姓。如:庶民,庶人。
8、宮廷,最早見於西周銘文。本義是指房子的主要房間;後指朝廷、朝廷和處理政事的地方;延伸到官職;也是從宮廷司法延伸到朝覲。
9、連,《說文解字》:連,。本義:正房的側面。如:廉價角(有棱角,具象人物是方的,具有整體性)。延伸的意思是不腐敗。如:誠實、正直、清廉。
10,廟,這個詞在西周的金文中就開始出現了,廟本來就是祭祖的地方。漢代以後,寺廟逐漸與原始神社(土地廟)混雜在壹起。隨著佛教的傳入,後世的佛寺也稱為寺院。現代漢語中,佛寺壹般稱為寺廟,但也有人稱佛寺為寺廟。
11,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在先秦時期,庸人是對壹些地位較低的勞動者的稱呼,所以庸人是常見的。
12,庚,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商代的金文裏。文獻上看不到“更”的本義,頗有爭議。早在甲骨文中,庚就被稱為第七天幹。古人將幹支與五行、五方、五味、五常相搭配,所以耿被賦予了金、義的含義。
13,康,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康壹詞的本義不明確,《說文解字》認為康是壹種“或體”。也有人認為康的本意是和平與和諧。和平引申,就是強壯健康的意思。然後引申為財富和遼闊。
14,關,總筆畫數11。尼姑庵指的是圓形的小屋和小廟。寺廟的本義是不對外開放的房子。尤其是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