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講的是達林先生家的三個孩子。他們經不起神秘野孩子彼得潘從空中飛來的誘惑,很快就學會了飛翔。趁父母不在,連夜飛出窗外,飛向陌生的“夢幻島”。
島上不僅有兇猛的野獸,還有原始部落的“紅人”,還有可怕的海盜,當然還有仙女和美人魚。?
總之,凡是經常出現在孩子夢中、幻想中的東西,都在這裏;所以,有狩獵對抗猛獸,有紅人與海賊,也有小孩與海賊。壹場真正的戰爭。
這個島上有兇猛的野獸、原始部落的“紅人”、可怕的海盜,當然還有仙女和美人魚。總之,凡是經常出現在孩子夢中、幻想中的東西,都在這裏了。所以有與野獸搏鬥的狩獵,有紅人與海盜或小孩與海盜的真正戰爭。
孩子們從成年起就自由自在了。在彼得潘的帶領下,他們自己處理壹切,能玩多少玩多少,經歷各種危險。
兒童不受成人約束。在彼得潘的帶領下,他們自己處理所有的事務,自得其樂,經歷各種危險。
《彼得潘和溫迪》是蘇格蘭小說家和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寫的小說(1860-1937)。故事原是舞臺劇,作者虛構了劇本,於19165438在英美首次出版。
擴展數據
1,作品欣賞
《彼得潘》這部作品其實是壹個成年人懷念美好童年的神話。壹方面,它用生動活潑的筆觸描繪了壹個真正純粹的兒童世界,讓人看到在生命源頭的童年是人類生命中最美的階段。另壹方面,作者又帶著遺憾和無奈暗示,童年是美好的,但卻是留不住的,人終究會長大,進入墮落的成人世界。
從童年到成年,人類失去的不僅僅是童年和純真,更是個性被壓抑、人性被扭曲的過程。彼得潘的存在,說明人類有壹個循環往復、永恒不變的童年和童心,讓人心曠神怡,忘卻成人世界的喧囂,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慰藉。
2、工作的影響
“彼得·潘”,壹個拒絕長大的男孩,成為西方世界家喻戶曉的人物,象征著永恒的童年和無盡的探索精神。在英語詞典中,“彼得·潘”是專有名詞。
《小飛俠》多次被改編成舞臺劇、動畫、電影等作品,其中斯皮爾伯格導演的《1991》中的《胡克船長》、迪士尼2002年上映的《電影續集重返夢幻島》、環球影業2003年的電影版《小飛俠》。
2006年,為了紀念《彼得潘》的出版,英國政府斥資3000萬英鎊,邀請了3000名作家繼續寫作。英國兒童文學女作家麥考林被選中撰寫官方續集《回到夢幻島》。
百度百科-彼得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