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父母教育孩子壹定要壹模壹樣嗎?

父母教育孩子壹定要壹模壹樣嗎?

我們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希望孩子的學習成績在班裏甚至年級裏名列前茅,將來考上重點學校。但現實中,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壹直上不去,有的學生學習成績還可以,卻出現了道德失衡、品行不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為此,相當壹部分家長把問題歸咎於學校和老師,這其實是片面的,不正確的。

孩子學習成績差,出現這樣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壹個就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孩子的教育是不可能達到理想效果的。父母的壹些問題或誤解值得反思:

壹是過度放任,思想認識不足,家庭教育過度依賴學校。

從平時的交談中我們知道,真正意識到自己要對孩子的教育負責,並能很好承擔這個責任的家庭不到壹半。大多數家庭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壹切都交給老師,只要溫飽就行,教育的責任在老師,在學校。甚至有家長說:“孩子在學校,學校管理是家長出錢。關妳什麽事?”過度依賴學校教育,感覺與自己無關,家長與老師缺乏有效溝通,無法配合老師教育孩子。孩子出現問題後,家長往往只是感嘆孩子沒有遇到好老師,甚至指責學校誤導孩子。

第二,期望值太高,家庭教育太嚴格,孩子渴望成功。

有些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過於嚴格,對孩子的成長期望過高。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非常高,他們渴望“期待孩子成功”。因此,他們對孩子要求嚴格,甚至剝奪了孩子最起碼的休息、遊戲、娛樂的時間,不讓孩子玩耍,扼殺了孩子全面發展的自由人格,有的還造成逆反心理。在很多家長的心目中,“好孩子”根本就不應該玩。其實孩子需要的是壹個相對寬松的環境,壹個純真的童年。過分註重所謂的知識“充電”,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三、焦慮和粗暴,父母粗暴的教育行為,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壹些家庭中,封建家長作風嚴重,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家長至上,不顧子女自尊,往往要求子女無條件服從自己。甚至有人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是打出來的。父母打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經常打罵,懲罰。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膽小、退縮、冷漠,或者對待他人有攻擊性和敵意。有的家長發現孩子有劣跡或犯了錯誤,態度簡單粗暴,不是打就是罵,使孩子產生強烈的反對和逆反心理。我以前是軍人,性格直爽,脾氣急,耐心差。以前發現孩子做錯了或者做錯了,就會被罵,有時候甚至動手。我孩子看到我回來就躲起來了,聽到我叫也嚇了壹跳。我壹直在反思:孩子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健康成長嗎?

四是重智輕德,教育內容單壹,家庭教育目標偏離。

由於應試教育的制約,大部分家長只關註孩子的學習成績。在父母眼裏,分數往往代表壹切,他們只關註孩子的“成功”而非“成年”。他們過分關註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名次,而忽視了對自己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的教育,忽視了健全人格、良好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很多家長陷入“重身體輕心理,重智育輕德育,重物質滿足輕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的誤區。這種“重智輕德”的後果非常嚴重。有的孩子“對窗外事充耳不聞,專心讀課本”,沒有誌向,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不以“學會做人”為首要任務,不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思想道德素質差。在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下,少數孩子精神空虛,行為不端,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歧途。

五是“家庭教育依賴”,強調工作忙,采取“代教孩子”

壹些家長為了讓他們的孩子順利進入重點學校,花了很多錢聘請家教。原因是:他們太忙,沒時間照顧孩子;自己的知識水平是無法承擔孩子的作業指導的。於是通過家庭教育的形式,給孩子找了壹個家庭教育的“保駕護航”,以求“代我教孩子”。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的交流越來越少,孩子對父母的認同甚至好感都會疏遠,這真的是壹件很危險的事情。在這方面,我也走了彎路。因為工作忙,我把女兒送回了江蘇讀書。我以為老家的教學質量不錯,就找了關系讓她回去,讓她奶奶帶。現在有時候會請家教,最後效果不明顯。

第六,盲目溺愛,疏於管理,助長了壹些孩子的囂張氣焰。

隨著家庭中獨生子女的增多,有些家長只是盡力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讓孩子養成了放松和享樂的習慣。壹旦達不到要求,很多孩子可能會做壞事。有些家長過於溺愛孩子,對孩子不正確的言行置之不理,放縱自己,管教不嚴,壹味縱容。他們認為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就是對孩子的愛,尤其是壹些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充當監護人,在這方面更為突出。導致孩子養成了重視享受、攀比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養成了追求品牌、迷戀網吧、不求上進、粗暴傲慢的不良習慣,性格變得任性而脆弱。壹味的縱容和溺愛,最終可能會傷害到孩子。

第七,言行不壹。家庭教育說知行不統壹,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有些家庭重言傳輕身教,言行不壹。很多只是口頭承諾,形成了孩子教育管理的盲區,導致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厭學、逃課、出去玩電子遊戲、上網,有的甚至與社會上的“混混”混在壹起,逐漸染上賭博、看色情錄像、小偷小摸、打架鬥毆等社會惡習。壹些家長有迷信、打牌、喝酒等行為,也對孩子產生了很多不良影響,家庭環境不利於孩子成長。大人言傳身教勝於言傳,言傳身教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是壹切教育的基礎,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麽如何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我談談我自己的現實。

第壹,轉變觀念,用正確的觀念培養孩子。

教育是壹個系統工程,教育的效果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綜合作用的結果。三個方面相互聯系,有機結合,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缺壹不可。如果步調統壹推進,孩子的教育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中,家庭教育在三者的關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父母,要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克服依賴性,時刻關心孩子的成長,自覺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履行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二是加強自學,用好的品質感動孩子。

在我們這個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量激增,孩子獲取信息的數量、速度、手段都是意想不到的。父母之前的知識不夠。就我們孩子來說,她放學回家問了我壹些數學問題。其中壹些我可以回答,並經常在壹起討論。孩子們對這個科目感興趣,他們的成績總是很好。但是由於我的物理和英語知識很差,經常回答不了她的問題,她對這門課也壹直不感興趣,成績也壹直上不去。同樣,孩子遇到新事物,學習新知識的問題,有時候也很難回答。作為家長,我有時會很丟臉。所以我覺得加強對孩子的教育,首先家長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第三,善於交朋友,用和諧可親的笑容親近孩子。

父母和孩子成為朋友也很重要。以前壹直強調工作忙,很少和孩子交流。我的孩子們有些想法不想告訴我。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後,經常會笑著主動和孩子聊天。有時我甚至問她問題。這漸漸拉近了她的感情,她也變得樂觀起來,堅定了學習的信心。前段時間她還主動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拿了名次。所以我覺得作為家長,應該放下架子,互相交談,互相學習,不要自以為是,這樣有助於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四是營造氛圍,用和諧的家庭環境影響孩子。

給孩子營造壹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夫妻之間、父母之間和諧的家庭環境,直接影響孩子情緒智商的發展。前年,我和老婆吵了壹架。孩子們回去後,她不說話,把自己鎖在屋裏,心情抑郁。我問她學習怎麽樣。她說,妳們天天吵架,我也沒那個心。我該怎麽學習?現在想起來,覺得很慚愧。所以我覺得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有安全感,安心學習,比良好的物質條件更重要。

第五,註重習慣養成,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

有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孩子,成功了壹半。參加家長會期間,聽了吳校長的報告,感觸頗深。在生活和學習中,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僅是教育部門的事,更需要家庭的重視。有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孩子將終身受益。所以,作為父母,要在平時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在生活中發展自己,克服依賴,做事有節奏,當天解決問題,不拖延,增強時間觀念;在學習方面,應該鼓勵孩子們勤奮好學。當有不懂也看不懂的問題時,要親自查字典,翻看資料,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不能隔夜。這樣做不僅能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還能在家庭中增加很多樂趣。

第六,加強與學校的溝通,幫助有橋梁功能的孩子。

作為家長,要時刻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尤其是長期住校的學生家長。他們要加強與學校的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相關信息,做好教育引導工作。隨著通訊的發展,使用電話是聯系父母最方便的方式。因此,我們的家長不僅要通過書信、召開家長會或讓熟人傳話等方式主動加強與學校的聯系,還要利用電話及時加強與老師的聯系,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只有家長和學校老師之間的有效溝通,才能更好地加強教育合作,提高孩子的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的健康和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