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九州中的中州是指哪裏?東夷西戎南蠻貝迪格現在在哪裏?

九州中的中州是指哪裏?東夷西戎南蠻貝迪格現在在哪裏?

“河是壹幅畫,羅是壹本書,聖人就是它。”於是中華文明在世界河洛誕生了。

商公將天下分為“九州”,禹州位列天下九州之中,故稱中州,又稱“中原”。它是指以洛陽至開封為中心的黃河中下遊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中原,原意為“世界的原野”,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搖籃,被視為世界的中心。隨著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和中原文明的擴張,中原地區逐漸向外擴散,擴大了漢族與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相對先進的中華民族之所以被稱為中國,是因為它與四溢不同。自古以來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所以後來才有了“逐鹿中原”這個成語。中原附近文化較低的民族壹般稱為四夷,即東夷、南蠻、北地和西戎。

中原地區是中國朝代最多、歷史最悠久、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始於黃帝,他打敗了炎帝,打敗了蚩尤,在河洛建立了國家。國家的性質實際上是壹種“聯邦制”,由許多諸侯國組成。無論是以河洛為中心的中原地區還是四夷之地,都有很多國家,各個國家和部落聯盟的首領都尊中原黃帝為皇帝,相當於所有聯盟的最高領袖。黃帝之後,顓頊、、堯、舜和禹仍然居住在中原,成為世界聯盟的領導者。自夏商周以來,先後有20多個朝代,300多位皇帝在這裏建都或遷都。

與最初的說法相比,周圍的部落相對落後,統稱為四夷。《禮記》雲:“東有夷,西有戎,南有蠻,北有狄。”

在東方,“夷”被紋身,有些人不吃火。

夏商周時期,東夷被視為黃河流域下遊居民的統稱。分布於安徽省、山東省和江蘇省。中原地區相對落後,他們懶得梳頭和紮頭發。他們基本上都是長發,大部分喜歡紋身,甚至有些部落是不會用火的生食者。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爭霸和兼並過程中,夷夏之間的分歧逐漸消失。秦統壹六國時,“淮、泗、夷皆散於民戶”,東夷已成為中國的壹部分。秦漢以後,東夷泛指居住在中國以東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和琉球群島的外國人。

在南方被稱為“野人”,還有不吃帶火的人。

南蠻是長江以南各民族的統稱,不僅指廣東、浙江、江蘇、湖北、湖南、貴州、四川等地。他們大多額頭上有紋身,喜歡盤腿坐在地板上。壹些部落也吃生食。

“南蠻”壹詞原指南方的部落。“人”字原本沒有褒貶之意,但在明清時期卻有民族歧視的味道。“野蠻”的意思是野蠻,蠻子代表著壹個野蠻的國家。“南滿”是女真人、蒙古族、滿族對漢人的稱呼,也是準噶爾人對滿族人的稱呼。

西方叫“蓉”,還有人不吃。

西戎是古代中國人對西部少數民族的統稱,即戎是對西部所有非中國民族的統稱。沒有西戎,就沒有後來的春秋戰國。周幽王十壹年,西戎之犬與神後聯手攻殺周幽王,迫使周氏東進。開始了持續數百年的春秋戰國時代。

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戰國時期壹些西戎人建立的國家。它們長毛,主要狩獵,穿著獸皮,不耕田也不種植,所以它們不吃食物。秦穆公與晉國屢戰屢敗,無力稱霸中原,於是遷都西戎,使西戎20多個國家俯首稱臣,為400年後秦國統壹天下奠定了基礎,並使西戎逐漸融入中華民族。

在北方被稱為“迪”,他們住在山洞裏,穿著衣服和羽毛,還有人不吃谷物。

今天,在陜西北部以及山西和河北省的中部和北部有許多強大的部落,這對中原地區的夏季構成了威脅。這些部落被稱為氐,因其地理位置而被稱為北地。

北帝人戴著羽毛,住在山洞裏。他們的壹些部落不耕種,也不吃食物。大致分布在今陜西壹帶和晉東南壹帶。

本文來自致仕工作室原創作者/征文。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致仕工作室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