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莊重字體樣式。壹般認為是由篆書發展而來,字體寬平,橫畫長豎畫短,講究“蠶頭燕尾”和“曲折”。隸書創建於秦朝。說程渺是李,在東漢達到頂峰,繼承篆書傳統,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影響很大。書法界素有“韓立唐凱”之稱。隸書是由篆書發展而來的。隸書就是簡化篆書,把圓變成方,把弧變成直。
隸書的結構特征。
李字的橫(左-右)勢改為豎勢,形成方形,筆畫收縮豎勢,加強橫勢。
這是隸書用筆的典型特征,尤其是隸書,主筆橫,畫橫。所謂“蠶頭”,是指在用筆的過程中,隱藏(反)鋒,同時將起筆過程中形成的筆畫形狀寫成與蠶頭相似的形狀。“雁尾收筆”,即在收筆處按下筆後,向右上方斜起筆。
化圓為方、化弧為直是隸書簡化篆書的兩種基本方法。但如果不了解篆書的圈子,要掌握隸書的壹面,並不容易。由於隸書中的直畫或方折都含有篆書的弧勢,所以隸書的直往往有明顯的起伏,富有生命力。其實隸書的筆法是以筆畫運動的方式為基礎的。
我們知道篆書沒有點,就是用的點只是壹個圓點。但隸書中的點已經獨立出來,不再依附於繪畫,點法也越來越豐富,有平點、豎點、左右點、三點(靠水)、四點(靠火)等等。此外,隸書還斷開了許多用篆書書寫的筆畫,打開了書寫的大門。後來楷書這麽玩,允許筆與筆之間有銜接的痕跡,甚至打破了筆的意義。
篆書時,沒有豎筆的痕跡,而隸書則刻意強調提筆動作,形成筆畫軌跡的粗細和傳承的顯著變化,起筆、走筆、收筆三個過程都體現得很清楚。這和後來的楷書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