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繈褓:又稱“繈褓”和“結實的衣服”,原意是把被子和帶子裹在嬰兒身上。如《後漢書·玉環傳》:“幼君之時,愈護之。”後來指壹歲以下的嬰兒。
3.孩子:指兩三歲的孩子。孟子盡心:“子之子也。”趙琪註:“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在兩三歲之間,當我還是個嬰兒的時候,我知道我的孩子在笑,所以我可以擁抱他。”也叫“嬰兒抱抱”。
4.孩子換牙。《漢詩列傳》:“男八月生牙,八歲露牙;女人七月生牙,七歲露齒。”也就是七八歲的孩子。
5、哭鬧:指三四歲到八九歲的孩子。在古代,男孩冠前的頭發是下垂的,所以“下垂”指的是童年或兒童。陶謙《桃花源記》:“我有黃頭發,我是快樂的。”
6.幼兒園:10歲。《禮記·曲禮·尚》:“人生十年,年少而學。”鄭玄註:“可以趁年輕學。”後來,他把十歲稱為“學前之年”。
7.總角度:指八九歲到十二三歲的孩子。《禮記·內則》:“吾目瞪口呆,將軍角。”鄭玄註:“總角,收發。”後來,他把自己的童年叫做“將軍角”。
8.豆蔻:這是植物名,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送別》詩曰:“花美十三余,豆蔻二月初。”後來因為女子十三四歲,就叫她“豆蔻”。
9.並且:女15歲。《禮記》:“女子五年而死。”
10,紮頭發:男15歲。在古代,當壹個男孩成為孩子時,他的頭發被綁成壹個發髻,因為他認為這是孩子的代名詞。《戴··富寶》:“讓我們上大學,學大藝,成全大節。”
11、破瓜:舊時文人將“瓜”字拆分成兩個字來標記年份,稱為十六歲。詩詞多為女性所用。
12,弱冠:男20歲。《禮記·曲禮尚》:“二十弱而冠之。”古代男子20歲加冕,所以用來指男子20歲左右的年齡。
13,而立:30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來,他把30歲稱為“站立”之年。
14,毫無疑問:40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來用作40歲的代理。
15,懂生活:50。《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妳到了50歲才知道自己的命運。後人把“知命”作為五十歲的綽號。
16,義順:60歲。《論語·為政》:“六十而好聽。”言和引用鄭玄的話說:“聽他說什麽就知道他說了什麽。”後來“二順”作為60歲的代理。
17,古曦:70歲。杜甫《曲江》:“酒債常見,人生七十歲。”後來,因為使用“古曦”作為七十歲的代理人。
18,易:70-80歲。毛傳:“我老了。八十歲。”《左傳·Xi公九年》:“賜安老於叔,增功於上,賜壹品於他,不必躬身。”
19,毛:80-90歲。《禮記·曲禮尚》:“八九十歲。”
20.時期:100歲。《禮記·曲禮尚》:“百年,易。”孫希丹解釋說:“壹個百歲老人的飲食、住所、活動都是養的必要條件。方士曰:‘人生百年,所以百年是要命名的。’”後來,他稱百歲老人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