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判斷這是跟活人寫的(這叫“延碑”)還是給活人寫的(這叫“過去式碑”)。
2.寫內容
(1)盛宴牌位中間寫著“某香牌位”或“某延牌位”,過去牌位中間寫著“某祖的祖先去蓮花處了”。
(2)將籍貫寫在牌位右側(以牌位為參考方向)。如果是過去的牌位,加上“生日:某年某月某日;死亡日期:某年某月某日”,如果延長牌位,只寫生日。
(3)在牌位左側(以牌位正對牌位為參考方向)寫上祭拜者的姓名,如“來自孫某”。如果人多,就從大到小,從右到左寫。
3.設置字數
最好選五個字,十壹,十三,十五,十七。
社會風俗習慣
隨著歷史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城市居民對牌位的使用越來越少,壹般擺放或懸掛逝者的照片和畫像作為紀念對象。近年來,我國壹些殯葬服務單位為弘揚優秀傳統殯葬文化,不斷改革創新,設計開發了大理石、玉石、塑料等材質的小型牌位,配以骨灰盒供人們祭奠。此舉既符合傳統民俗,又安全省力,得到廣大群眾的廣泛認可。
我國民間傳統對逝者以“安”字為先,如“安息”、“安息”、“安息”、“安葬”、“安息”等。
人們去殯儀館祭奠,大多是搬入搬出故人的骨灰盒。他們如何體現“安”字?很多人要同時從樓上樓下搬父母和爺爺奶奶的幾個骨灰盒,不僅費力,還容易摔磕碰碰損壞骨灰盒。古人對棺(棺)的運動是非常認真的。他們壹旦被埋,就不容易移動。
妳必須移動靈魂,除非妳不得不移動它。現代骨灰盒是棺材的替代品。按照傳統習俗,壹旦放置,除了遷移或者掩埋,不應該輕易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