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達達主義者的活動包括公眾集會、示威遊行、出版藝術和文學期刊等。達達主義者的出版物充滿了對藝術、政治和文化的熱情評論和觀點。
達達主義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拒絕常規的藝術標準,幻滅,憤世嫉俗,追求無意的,偶然的,隨機的狀態等。這場運動的誕生是對野蠻的壹戰的抗議,達達主義者堅信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催生了壹戰,而這種價值觀是壹種僵化僵化的壓抑力量,不僅在藝術上,在世界上也是如此。
達達主義者認為“達達”不是藝術,而是壹種“反藝術”。無論現在的藝術標準如何,達達主義都是針鋒相對的。因為藝術和審美是相關的,達達根本無視審美。傳統藝術作品通常傳達壹些必要的、隱含的、潛在的信息。達達主義的創作追求“無意義”的境界。對達達主義作品的解讀完全取決於觀者自己的品味。另外,藝術訴求給人某種感官,而達達主義的藝術作品給人某種“侵犯”。諷刺的是,即使達達主義如此反藝術,達達主義本身卻是現代主義的壹個重要流派。作為對藝術和世界的詮釋,“達達主義”本身
達達主義運動的參與者大多深受虛無主義的影響,認為人類創造的壹切都沒有實用價值,藝術也不例外,達達主義的藝術創作是建立在機遇和偶然性因素之上的。
達達主義的思想反映了壹戰對很多人舊價值觀的顛覆力量。既然很難從無序的世界中找到現實意義,那麽我們就幹脆把這種無序看作世界的某種性質,用它來顛覆維持舊秩序的舊審美體系。他們認為正是這種舊秩序導致了第壹次世界大戰的可怕人類悲劇。達達主義者試圖通過拒絕舊秩序來徹底瓦解舊秩序。
歷史
“達達”壹詞的由來
關於“達達”壹詞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是壹個沒有意義的詞,也有人認為它來自羅馬尼亞藝術家紮拉和詹克經常使用的口語“da,da”,在羅馬尼亞語中是“是,是”的意思。最流行的說法是1916年,壹批藝人在。
因此,這場運動被命名為“達達主義”,以顯示其隨意性,而不是壹般的文學運動。
蘇黎世
1916日,雨果·巴爾、艾米·漢寧斯、特裏斯坦·紮拉、漢斯·阿爾普、理查德·胡森·貝克、索菲·托比等流亡蘇黎世的藝術家在當地的伏爾泰酒店成立了文藝活動俱樂部。他們通過討論藝術話題和表演來表達對戰爭和催生戰爭的價值觀的厭惡。在同壹年,他們表達了對戰爭的厭惡。36860 . 68868888686
1916,14年7月,巴爾公開宣讀所謂的達達主義宣言。2008+0918年,Zara又寫了壹篇達達主義宣言,被認為是達達主義最重要的宣言之壹。
酒店關閉後,達達主義者的活動開始轉移到新的畫廊。不久,巴爾離開了歐洲,而紮拉開始宣揚達達主義。他給法國和意大利的藝術家和作家寫信,激烈地批評他們的作品。很快,紮拉成為達達主義的領袖,名副其實的戰略指揮官。
以紮拉為舵手的蘇黎世達達主義者出版了壹份名為《達達》的期刊。本刊創刊於1917年7月,在蘇黎世出版了五期,最後兩期在巴黎出版。
1918,壹戰結束。大多數住在蘇黎世的達達主義者回到了自己的國家,他們中的壹些人開始在其他城市宣揚達達主義。
柏林
德國的達達主義運動並不像其他國家的達達主義運動那樣“反藝術”,而是帶有非常顯著的政治和社會變革的色彩。德國的達達主義者熱衷於發表煽動性宣言,利用宣傳和諷刺的力量發動大規模的公眾示威和政治活動。
1918年2月,理查德·胡森·貝克在柏林發表了關於達達主義的第壹次演講,同年年底,他發表了關於達達主義的宣言。漢娜·胡赫和喬治·格羅茨從達達主義的角度表達了他們對戰後* * *工業主義的同情。在此期間,格羅茨和約翰·哈特費德* * *發明了“照片蒙太奇”。
柏林的達達主義運動有很多矛盾。庫爾特·施威特斯召集了其他壹些藝術家脫離柏林的達達主義組織。施威特斯搬到了漢諾威,在那裏他發展了壹種更加個人化的達達主義。
科隆香水
1920年,馬克思·恩斯特、約翰內斯·西奧多·巴傑德和阿爾普在德國科隆舉辦了壹場頗具爭議的達達主義展覽。這個展覽的核心思想是藝術的虛無和反中產階級的價值觀。
紐約
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紐約和蘇黎世壹樣,成為大量流亡藝術家和作家生活的地方。從法國流亡到美國的藝術家馬塞爾·杜尚和弗朗西·皮卡比認識了美國藝術家曼·雷。2006年,他們成為美國“反藝術”運動的核心人物。曾在法國學習的美國藝術家比阿特麗斯·伍德後來加入了這個團體。
紐約的藝術家並不自命為“達達主義者”,他們也從未發表過任何宣言,也沒有組織過任何政治活動。然而,他們通過自己的出版物,包括紐約的盲人和達達主義,炮轟舊的藝術和文化體系。在這些出版物中,他們把舊藝術稱為“博物館藝術”。
在此期間,杜尚開始用現成的產品創作自己的藝術,並加入了“獨立藝術家協會”的組織。2007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成名作《春天》,那是壹個寫著“R. Mutt”字樣的小便池。然而,這項工作被“獨立藝術家協會”的組織拒絕了。
比卡比亞的歐洲之行加強了紐約、蘇黎世和巴黎的達達主義組織之間的聯系。連續七年堅持出版達達主義期刊391,從1917到1924在紐約、蘇黎世、巴黎出版。
到了1921,大部分藝術家都搬到了巴黎,達達主義在這裏達到了最後的巔峰,走到了盡頭。
巴黎
法國先鋒派藝術家壹直與蘇黎世的達達派保持密切聯系。Zara與包括阿波利奈爾和布萊頓在內的法國作家、評論家和藝術家保持著長期的通信聯系。
巴黎達達主義運動的高峰出現在1920年。在這壹年,許多達達主義運動的元老來到了巴黎。受紮拉的影響,巴黎的達達主義者也發表宣言,組織大規模示威遊行,上演表演,出版大量刊物。
達達主義的作品最早出現在巴黎大眾的視野是在1921年的“獨立藝術家沙龍”。讓·克羅蒂和其他達達主義者展出了他們的作品。
達達主義音樂
達達主義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視覺藝術或文學思潮,也影響到音樂和錄音領域。庫爾特·施威特斯和阿爾伯特·薩維尼奧曾經創作過達達主義音樂,壹支名為“六個團體”的樂隊也在達達主義集會上表演。
影響
雖然達達主義得到了廣泛傳播,但畢竟是壹種很不穩定的文學思潮。到1924,達達主義基本被新超現實主義吞噬,達達主義藝術家也叛逃到其他流派,包括社會現實主義等現代藝術流派。
二戰前期,歐洲很多達達主義者再次被流放到美國,其中壹部分人因為希特勒不喜歡頹廢藝術而死在希特勒的集中營裏,二戰後又誕生了很多新的文藝流派,達達主義的影響更加微弱。
1967年,巴黎舉行了大規模的達達主義紀念活動。
蘇黎世的伏爾泰酒店在達達主義消亡後壹度沈寂。直到2002年,壹群自稱“新達達主義”的藝術家在這裏重新開始活動。然而,兩個月後,這群人漸漸消失了。伏爾泰酒店也被改造成壹個博物館,以紀念達達主義的歷史。
總的來說,達達主義不是壹個成熟的文學流派,而是壹種過渡性的文學思想。它的藝術觀念不是建設性的,而是建立在破壞舊秩序的基礎上的,所以不會長久。然而,正是由於達達主義這種激進的破舊立新的觀念,才使得20世紀的壹大批現代和後現代流派得以誕生和突飛猛進的發展。沒有達達主義的努力,這些都很難實現。
代表和活動國家
Guillaume apollinaire–法語
漢斯·阿爾普–瑞士、法國、德國
雨果·巴爾–瑞士
約翰內斯·巴德——德國
阿圖爾大篷車-法國
讓·克羅蒂——法國人
馬塞爾·杜尚——法國人,美國
德國馬克斯·恩斯特
Rolle houseman–德語
艾米·亨寧斯–瑞士
理查德·胡森·貝克——瑞士人,德國人
Marcel Janko–瑞士
克萊蒙·邦薩耶–比利時
frances pica bia——法國,美國
曼·雷——法國人,美國人
漢斯·裏希特-瑞士
庫爾特·施威特斯-德語
索菲·托比——瑞士
特裏斯坦紮拉–瑞士
碧翠絲·伍德——法國,美國
參考
理查德·胡森·貝克,《達達主義鼓手回憶錄》,加州大學出版社。
格雷·馬庫斯,《唇印》,哈佛大學出版社。
艾琳·霍夫曼的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芝加哥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