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饋送
肉用鷓鴣飼料中營養成分的搭配既要促進鷓鴣的快速生長,又要保證鷓鴣生長瘦肉並提高其品質。肉鷓鴣(1.2周齡以上)的飼料含有以下營養成分:代謝能:1.2500 kJ/kg、粗蛋白:1.8-20%、粗脂肪:3%、粗纖維:4%、鈣:2.8%、總磷:0.7%。
肉用鷓鴣的飼料可以與肉用雞的飼料混合或自制。如果飼料中粗蛋白含量不足,應添加魚粉。如果沒有魚粉,可以用蠶蛹粉、骨粉、血粉、蚯蚓粉代替。如果用魚蝦下腳料代替魚粉,應增加用量。
②飼養方法
餵食次數可以每天4次,鷓鴣也可以自由進食。
鷓鴣的飼養方法有很多種,可以概括為幹餵、濕餵、幹濕餵等。采用哪種方法主要取決於鷓鴣的養殖規模、飼料來源、飼養系統、設備條件、勞動力情況和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從這些餵養方式的效果來看,各有利弊,視具體情況而定。
①幹餵法:將配制好的混合飼料加入微量元素、維生素、抗生素、抗蟲藥物等制劑後,用手或機械攪拌均勻,然後直接放入飼料槽中飼餵。幹飼料多為粉狀或細粒狀,壹般含水量約為12%。這種幹法飼養方式的優點是省料省時,飼料不易腐爛變質,清理籠舍方便,適合大規模飼養。它也可以用於家庭養育。缺點是適口性差,飼料容易飛濺。此外,如果飼料顆粒較粗,鷓鴣很容易挑食,增加飼料成本。
②濕餵法:混合飼料、青飼料、水等。攪拌成松散的濕飼料來餵養貓頭鷹。濕飼法的優點是適口性好,鷓鴣易於吞咽和飽腹,並充分利用當地的農副產品。但是,飼料在炎熱的天氣裏容易腐爛變質,所以冬天必須用熱水攪拌。此外,鷓鴣吃濕料後糞便變稀,導致清洗籠子和餐具耗時長、效率低。這種濕式飼養方法只適用於小規模鷓鴣養殖場和家養鷓鴣養殖。
(3)幹濕飼餵法:是指鷓鴣平時可自由采食幹粉狀飼料,中午可加食壹餐濕飼料。這種餵養方法可以結合以上兩者的優點,揚長避短。但需要註意的是,餵食方法不要頻繁改變,要給足濕飼料,並在食槽中添加飼料,否則鷓鴣會爭奪食物並啄食。
③溫度和密度
飼養成魚的最適溫度為65438±08-25℃。註意溫度的變化。當溫度過高時,鷓鴣會焦躁不安,不吃食物,脫落羽毛和便秘。氣溫過低時,鷓鴣會擠成壹團,吠叫排便。
12周齡以上肉鷓鴣的飼養密度比繁殖鷓鴣的飼養密度大,每平方米籠舍面積可飼養約15只。
④育肥
壹般養3個月就可以出欄上市了。如果養得好,兩個半月體重可以達到0.5-0.6公斤。為了使鷓鴣豐滿細嫩,滿足市場的需求,有必要對肉用鷓鴣進行育肥和飼餵。
為了達到鷓鴣育肥的良好效果,我們應該盡量提高鷓鴣的食欲,使它們盡可能多地進食,同時盡量減少鷓鴣的運動。因此,育肥鷓鴣要有壹個環境安靜、溫度適宜、通風良好、光線柔和的籠子。這就需要壹個專門給鷓鴣育肥的籠子——育肥籠。
(1)育肥籠:肉由鷓鴣飼養至8-9周齡,它們被送到育肥籠進行育肥和飼養。所謂的育肥籠也是普通籠。但它必須能夠讓籠子裏三分之二的鷓鴣同時進食。籠內每層高度不能超過30厘米,以防止鷓鴣跳躍和消耗體力。籠舍應避光通風,但通風不宜過強,通風宜弱。
②飼料:肉用鷓鴣飼養8周後,逐步添加各種高能飼料催肥,直至出欄。為了使飼料的更換合理,不影響鷓鴣對飼料營養的吸收,在更換飼料之初最好使用三分之壹的育肥飼料和三分之二的原飼料。逐漸增加育肥飼料的比例,3-5天後完全改用育肥飼料。育肥籠中的飼料應全天連續供應,以便鷓鴣隨時吃飼料。育肥飼料脂肪含量較大,籠內隨時有充足的飲水。
③管理:育肥期間任何時候都不要驚擾育肥鷓鴣。因此,有必要保持安靜的環境和控制光線。壹般采用間歇照明循環的方法(1小時後關燈2小時),每24小時循環8次。或者每天定期光照20小時左右,以促進其最佳生長。燈泡優選是低照度的燈。沒有上述條件,也可以通過自然光催肥。第三,雄貓頭鷹和雌貓頭鷹應該放在不同的籠子裏。如果雄性和雌性在同壹個籠子裏,如果交配發生,會引起騷動,這在育肥中是不可取的,應盡可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