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老實的縣令,審問壹個拿了壹枚公銅錢的倉庫管理員。那人道:“不就是壹個銅錢麽?”他提筆寫下壹行評論:“壹天壹美元,壹天壹千美元,壹根繩子被鋸斷,壹塊石頭掉了進去。”也就是說,壹天偷壹個銅幣,壹千天就是壹千塊;每天用繩子鋸木頭會把木頭弄斷;水滴天天滴在石頭上,石頭會滴透。比喻力氣小,只要堅持做,就能做好很難的事。又稱“滴水穿石”。
2.畫龍點睛
南北朝時有個畫家叫張僧繇。傳說他在壹座佛寺的墻上畫了四條龍,但都沒有畫眼睛。大家問他:“為什麽?”他回答說:“有了眼睛,龍就會飛走。”人們認為他說大話。他不得不為兩條龍畫眼睛。迅即雷電破墻,兩條龍走空,墻上只剩下兩條沒有眼睛的龍。打個比方,在寫作或演講時,加入壹兩個關鍵句子,會讓內容更加精辟有力。
3.畫蛇添足
戰國時期,楚國壹座廟的主人把壹壺酒送給了幾個守廟的人。人多酒少,不夠喝。有人提議,誰先畫完壹條蛇,誰就能得到這壺酒。每個人都同意並起草了。壹個人先畫的。看到別人還在畫,他就給蛇畫了四只腳。這時,另壹個人也畫完了。那個人說:“沒有腳,妳沒有畫蛇。”說完又把酒喝了。這是壹個重新發明輪子的比喻。做壹些多余的事情會毀了事情。
4.事半功倍
戰國中期,戰亂頻仍,百姓水深火熱。孟子對學生們說:“當年周文王實行仁政,是以方圓的百裏為基礎,壹步壹步打敗商紂王,拯救了人民。如果齊國這樣的大國也能如此,就能以半價結束戰爭,統壹全國。”比喻事半功倍。與“事半功倍”的意思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