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州。根據傳說,中國被劃分為九州:冀、燕、清、徐、荊、楊、虞、梁、雍。
《淮南子地形》還載:中國古代設九國:深州、子洲、榮州、漳州、冀州、
泰州、濟州、亳州、揚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二、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稱赤縣神州。”
《石陂山傳·赤縣》:“中國稱赤縣。在赤縣,有九州。”《顧五年傳》
又曰:“九州之內,謂之赤縣。”
三、神州,中國大辭典:“神州,中國的別稱。”始於戰國之後。
四、海中,《辭源》中的“四海”註:古人以為中國四面環海,故稱中國為海。
外國叫海外。
五、華夏《史記·夏本紀》:“虞風國名夏。”左丁十年傳:“易不亂。”
夏原是國名,華原是國名。後來,華夏被稱為中國。
六、仲夏《後漢書》:“望夏而不得,望四代而抗邊。”
七、給夏的信,《韓曙》:“隨信給夏的大人物,他都幹了些什麽?”金代張景陽的七世:
“王佑四塞,信夏壹寧。”
八、九牧《荀子》:“此故由九牧代王寅收之。”據《漢書·郊祀誌》: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如九州。”
九九區,晉代魯寫《皇太子宴宣普宣儀堂有旨》:“九九區鹹,歌唱。”
十、九疇,《韓曙》:《祭》說:“* * *公九疇”。“根據宋代的九域圖,
《九域誌》全部記載了全國各地的地理地圖。
十壹、霸州《漢書·徐皇後傳》:“極俗而義,霸州懷德。”
12.中州,《漢書·司馬相如傳》:“天下有大人關心中州。”顏師古註:
“中州,中國也。”這是其中壹個綽號。
十三、中原,《金淑·施樂傳》:“若除光武(即劉秀),應並駕於中原,不知誰死。”
“中原”是“中州”的代名詞。
十四、中國《三國誌·舒威》:“魏晉,趙奇二言,據中國。”起初,中國僅指黃河中下遊。後來各個朝代的疆域逐漸擴大,所轄之地都稱為“中國”。
15.仲夏,《後漢書·班固傳》:“觀夏而不得,鳥瞰四世而抗邊。”
十六、虞,大禹先分九州,定名山、大川為州界,後人稱中國為“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