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之道之前已經討論過了,接下來就是發揮其要領,寫字的時候如何做出各種筆畫,如何表現出不同的文筆風格,期間有很多變化,還有毛筆和起筆的方式,毛筆的輕重緩急,筆畫或字與字之間的銜接與斷開,轉折的方式,筆尖的使用等等。,都需要註意。但雖多,仍有壹些法度可尋。以下分為七點,大致分類描述:
啟動和關閉筆:
關於提筆,方圓應該是明確的,完美的,幹凈的。包說,“起筆時,方向正確者無峰,方向錯誤者無墨增。”如果沒有峰,形狀就完美了。沒有墨水,筆畫就幹凈了。當妳開始寫的時候,妳會進入壹個正方形,然後反向進入壹個圓形。合筆時需要暫停或折筆形成正方形,回到前面形成圓形。以上幾點是首要原則,要多實踐。
筆和筆:
當妳在寫的時候,完成壹個字的過程是由提筆和停筆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停頓”是指給筆施加壓力,彎曲筆給紙施加力量。“提”是指提起或半提起筆繼續書寫。壹般來說,妳需要拿起筆才能寫字,然後妳需要拿起筆來塑造筆畫或者連接下壹個筆畫。最後塑造這個詞。這就是為什麽書法寫作是壹個提與提的交替過程。這其中,還有更微妙的變化,比如,有全提半提之分,也有輕重之分。這需要讀者自己去體會。
旋轉筆和折疊筆:
除了以上,我們還需要註意轉筆和停筆。“轉”是圓筆畫的方法,“折”是畫的方法。張廷相曾說,“真正的書是用點畫來塑造的,這樣才能看到壹個轉折點上的自然。”。其中,把妳在古籍中能看到的東西再細分壹下,也可以叫做翻動,用“拖在上面”這句話來表達,就是指筆在筆內停止移動,筆尖的方向微微變化成U型轉彎。使外角方,得其筆法。至於轉法,也叫撚法。筆畫中“動轉下”的意思和“上”幾乎壹樣,只是不停的轉前,順勢轉下,形狀也和ㄟ壹樣,只是外角畫成了圓,旋轉幅度更大。蔣夢麟曾用圖來說明,並附詩壹首:“翻過來彎成直角,扭壹扭,像打轉壹樣滾。”這個例子很明顯。
方筆和圓筆;
這部分比較復雜,強調整體效果。按照上面說的起、關、提、停、轉、折,寫字的時候稍微放慢壹點,讓筆畫更穩。用適當的技巧,在開頭、結尾和轉角處,筆觸適中,突出了曲度,使整體結構看起來圓潤飄逸。而方筆則在上述幾點中突出了筆畫的主幹,使整體結構清晰、挺拔輕盈、簡潔有力。張龍巖說:“方筆直而精,圓筆曲而奇。”非常值得稱贊。
藏鋒和露鋒:
說到壹筆,可以引申出斜、正、疊、折、回的方法,知道壹筆的用法很重要。書法筆的中心不變,就是死法。藏鋒和露鋒最重要。隱鋒是將筆鋒隱藏在筆畫中,不露痕跡;暴露正面是筆的自然暴露。許:“在用筆的時候,尤其需要隱藏前面。前面不藏,字就有病。”這句話很明確。不藏筆,就缺少了寓意的深韻,不能偏壹面,不到中間就有病。兩者要配合,藏鋒以蓋其氣,露鋒以縱其氣,使言詞雄渾自然,即道。
筆的緊密度:
從古至今,關於筆的松緊有很多理論。想握得緊的可以握得牢,是因為寫字時握得緊,想握得松的是因為握筆太緊,字就光禿禿的,沒有棱角。其實兩者意思差不多,只是重點不同。
筆太松,攜帶時容易掉筆,手無力,當然不穩;握筆太緊會妨礙操作,壹樣不好。松緊適度才是正道。
枕腕:即手腕擱在桌上寫字,只靠手掌提筆,範圍小,不適合寫大字。
擡腕:把手肘放在桌子上寫字,範圍會變寬,寫漢字合適。
掛腕:整臂上提,肘姿固定,手掌肩擡筆,活動範圍廣,適合寫大字,是三種方法中難度最大的。
另外,寫字的時候要穩,要支撐力度,要輔助提筆,要習慣活動場所,保持優美的姿勢,要背朝前站立。寫的時候記得註意四點:
手指牢固度:指的是所有手指都需要牢牢的壓在筆管上,握持穩定。
心虛的手:指手掌不必太緊,但適中靈活,足以寫字。
手背圓:形容寫字時,手掌彎曲、直立。(不需要用力圓手臂,適度到手指靈活即可。)
手掌直立:指手掌直立,可以使筆握得筆直。
唐太宗說:“其實就是肌肉力量均勻,掌虛好用。”需要註意的部分大致如此,剩下的細節就看讀者自己的體驗了。
毛筆是書法的基礎,得不到要領再寫也沒用。所以書法重在此。提筆有三種方式:壹是指提筆的方法;二是指用手腕攜筆的方法;三是指手肘提筆法。小字要尖,漢字要腕,大字要肘,…
指的是運輸方式:
指法是握筆的方式之壹,就是左手放在右手下面。俗稱枕腕式。也可以在右手腕下墊壹個重物來代替,這樣手腕就固定了,只剩下手掌的手指可以活動,所以只能寫短筆畫,適合小字。但草書寫小字時不宜用枕腕體。因為這種方法不靈活,寫的時候會缺少壹種行雲流水的精神,無法表現其精神。總之指法是寫字最穩最牢的,可以作為練字的第壹步,提高到擡腕或者吊腕就容易多了。所以初學者要多練習。
手腕運輸方法:
手腕運動就是固定肘部,擡起手腕,壹般稱為提腕。這種方法是擡起手腕,動作幅度比枕腕大,可以寫更大的漢字。但也不適合寫大字,因為手肘還在地上,活動範圍還是有限的。
彎頭運輸方法:
肘法就是把手肘掛在壹起,用手肘運筆,壹般稱為掛腕式。但此法以肩為中心,腕肘不放在案上,最靈活,活動範圍最大,也容易表現筆法。適用於大楷、草書等。總之,掛腕式是書法的終極用法。要想完美,這種方法壹定要熟練,否則漢字無法顯示其統治力,草書也逃不掉。
1,座位:
如果座位合適,姿勢自然容易端正,壹般是基於身體各部位擺放的舒適和書寫的輕松。要點如下:
座位應該面向桌面,不應該傾斜。
座椅的高度,大概和膝蓋壹樣,工作時雙腳可以穩穩的踩在地上,不至於懸空腳,虛浮。桌面的高度因人而異。太高或太低都不好。
桌椅之間的距離就是能夠直立的程度。所謂桌椅零距離,就是桌椅之間的距離為零,這是最理想的。
2、姿勢要領:
座椅穩定合適,身體各個部位都容易拿到要領,筆也能得心應手。詳情如下:
臀部放平坐著。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穩穩地踩在地上,身體微微前傾。
保持背部挺直,身體微微前傾,不要彎曲。
胸部豎起,離桌子邊緣約5厘米。如果妳靠在桌子邊上,就沒有活動的空間了。
腹部很小。
左手壓紙,穩住身體。
右手握筆,或枕腕、擡腕、垂腕,各應遵循書寫要領。
頭部直且略向前,眼睛直,不適合偏斜。
此外,妳需要放松,自然,集中註意力,然後充分發揮寫作的最大功能。
站立位置:
有些大的書法字需要立著寫。姿勢和坐姿差不多。要點如下:
沒有站立寫字的椅子,桌子的高度是以使上半身微微前傾為基礎的,大概在腰部以下。太高太低都不合適。
桌子和身體的距離和坐姿差不多,不要靠在桌子邊上,這樣就沒有活動的空間了。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不要直立。妳的右腳需要向前邁壹步才能站穩。
右手握筆,左手壓紙,穩住身體。
上半身微微前傾,不能彎曲,這樣可以用右腳和左手穩住。
頭部與上半身自然微彎,眼睛直上,不能傾斜。
心情輕松自然,精神壹定要集中。
構圖是書法形式美的重要組成部分。點畫是線條之美,框架結構是局部構圖之美,構圖是整體構圖之美。趙體楷書的規律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研究和把握。
第壹,整齊劃壹。楷書的整體感,首先是工整。字與字、行與行的排列是等距的,給人壹種穩重莊重的視覺效果。這種形式在嚴格意義上最適合楷書。如果結寬長短不壹的形狀局部變化,整齊劃壹而不生硬生硬的楷書就不會有不和諧或單調的弊端。
第二,多樣統壹。趙體楷書最大的特點是含有行書的元素,筆法多變,以字為形,不刻意安排,在多樣與多變中有著非常和諧統壹的關系。給人的感覺是無聲中有動,文字中有情。壹件書法藝術作品首先感染的是它的整體效果,整體是由無數個部分組成的。因此,在編排構圖時,不可忽略每壹個字的細節,如字的形狀、長短、變化、輕重的節奏感等,都需要周密的考慮和嚴格的設計,只有經過長時間不懈的錘煉,才能自如地處理構圖,呈現出壹種似乎沒有設計的設計美,達到書法藝術的更高境界。
楷書的規則並不復雜,主要形式有中堂、對聯、條幅、橫帳、扇面。在楷書的排列中,字距和行距基本相同,但有的行距大於字距;都是從右向左豎寫,字數少的還是從右向左寫;現代漢語是從左向右橫著寫,特殊需要下可以用這種方法,但還是從右向左豎著寫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