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
意象的反義詞:抽象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意象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各種感覺器官在人的大腦中形成的對某個事物的整體印象,簡而言之就是知覺,即各種感覺的再現。要知道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對事物的感知,這壹點很重要。不同的人對同壹事物的感知不會完全壹樣,所以它的正確性受到人的意識和認知過程的影響。因為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事物在人們頭腦中的不同形象會對人的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
【編輯本段】什麽是執行力?
所謂執行力,是指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作戰能力。是將企業戰略和規劃轉化為效益和成果的關鍵。執行力包括完成任務的意願,完成任務的能力,完成任務的程度。
[編輯本段]企業的執行力
企業的執行力是壹個體系、壹個組織、壹個團隊。企業是壹個組織,壹個完整的機體,企業的執行力也應該是壹個體系、壹個組織、壹個團隊的執行力。執行力是企業管理成敗的關鍵。只要企業有好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好的領導,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管理執行力就會得到充分發揮,企業就能創造百年企業的目標。為了實現“辦壹流企業,生產壹流產品,創造壹流效益”的經營宗旨,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企業必須在員工中打造壹流的企業執行力。壹個執行力強的企業壹定有高素質的員工隊伍,有高素質員工隊伍的企業壹定是有前途的企業。提高企業的執行力,不僅要提高企業自上而下每個人的執行力,還要提高每個單位、每個部門的整體執行力。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企業系統的執行力,從而成就企業的執行力和競爭力。凡事都需要壹個過程,而不是立竿見影的效果。中國企業缺的就是這樣的心態。做壹件事,他們要腳踏實地,壹步壹個腳印,但不能急功近利。就像創造名牌產品,打造知名企業壹樣,在國外是壹個長期的工程。在美國,壹個品牌每年至少需要3000萬美元的廣告費用,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在中國,很少有企業在做品牌的時候,從壹開始就有這樣的認識和心態。看來他們做了壹段時間,投入了這麽多錢,品牌知名度還沒有達到壹定的高度,所以著急了。企業的執行力也是如此,執行力是人的工作,而人的工作是最難的工作,需要更長的時間,更長的過程。因此,企業在提高企業執行力的過程中,必須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作為壹個企業,再偉大的目標和想法,再完美的運營計劃,如果不能有力執行,最終只能是紙上談兵。加強企業執行力建設,需要在組織設置、人員配備、運作流程等方面有效結合企業現狀,將企業整合為壹個安全、有效、可控的整體,並在制度上減少管理漏洞,在目標上制定標準,在執行上進行有效監督,這樣企業的執行力自然會得到有效提升。執行力差是企業最大的內耗,不僅會消耗大量的人才和財力,還會錯失機遇,影響企業的戰略規劃和發展。提高企業的執行力,首先要體現在管理上,用管理的方法形成企業的整體風格和氛圍,最終讓整個企業和人員都具備這個能力。在這個世界上,人之所以優秀而平凡,是因為優秀的人更有能力實現自己的想法,這是壹個人的執行力,而不是更有思想;企業也是如此。壹個優秀的企業和其他企業做的是壹樣的事情,但是比別人做的更好,執行的更到位,執行的更有效。
[編輯本段]如何加強企業執行力
制度是標準,不是網。只有制度不能創造效益,壹個不能產生制度文化的制度,衍生不出盡職感。如何將強制性制度升華到文化層面,讓員工普遍認可、認同、接受,從而自覺自發地按照制度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完成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才是構建制度文化的真正內涵。“知行合壹”。“知”是“行”的前提,利益是激發員工自律的導向。如今,隨著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員工的素質日益提高,自我實現意識也越來越成熟。“人能使其發生,而不能使其發生”的傳統觀念難以適應企業管理民主化的趨勢。員工不僅關心他們的努力工作,還關心工作的目的和收益。他們想要的是做某事的真正動力。員工的個體利益和企業的整體利益並不是同質的,企業不能靠整體利益來激勵員工,比如“企業利潤翻了壹番”,更要註重“對員工個體利益的具體承諾”的激勵。“利”是人的普遍心理。企業要讓員工明白,制度是企業整體利益和員工個體利益之間的壹種形式轉換,強制性的制度約束隱含著合意的利益,從而激發員工的責任感。軍民兩用。古代軍事家“先恥後法,先愛後紀”的理念對今天的企業制度文化建設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從字面上看,“強制性”是由制度本身的屬性決定的,但也表明了企業的價值取向,富有教育意義。企業可以通過教育和引導員工的權利意識和自主意識,通過構建尊重人、關心人、信任人的人文環境來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從而加強執行的速度和力度。
【編輯本段】企業執行力的五個關鍵詞
溝通是前提。這裏有壹個很俗的概念,即聰明原則。所謂聰明原則就是:目標壹定要具體;目標必須是可衡量的;目標必須是可以實現的;目標必須與其他目標相關;目標必須有明確的時間基礎。有了好的理解,才有好的執行力。良好的溝通是成功的壹半。通過溝通和頭腦風暴,可以分清戰略在執行中的條條框框,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通過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企業的執行會更加順暢!協調是手段。協調內部資源。好的執行往往需要壹個公司投入至少80%的資源;而那些執行效率低下的公司,投入的資源甚至不到20%。中間的60%就是差距。這些不僅僅是寫出來的。壹塊石頭在平地上只是壹個死東西,但當它從懸崖上掉下來時,它能爆發出巨大的力量。這就是聚勢,從戰略上協調調動資源,自上而下,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饋反饋是保證。應該通過反饋了解實施的質量。被動的市場反饋或主動的市場研究。反饋的有效性可以用具體詳細的數據來證明。同時從數據形成的曲線中了解產品銷售趨勢或市場份額,從而趨利避害!責任責任是關鍵。企業的戰略應該通過績效考核來實現。不僅僅是來自簡單的道德約束。客觀上形成陽光下的獎懲制度,不至於讓執行形同虛設。HR中的目標協議使用KPI關鍵績效指標來管理執行。該協議理解各方在法律基礎上的責任。從主要表現、行為態度、能力等主客觀方面評估個人執行能力。具體獎懲措施:獎金、調薪、崗位輪換、優秀人才選拔、後備人才培養等。,並實行壹定比例的淘汰制。用大棒和胡蘿蔔來提升員工的專業素養,更好地管理執行力。決心決心是基石。如果妳疑神疑鬼,猶豫不決,妳最終會後悔的。大事忘了,有害無益!專註,堅持這壹人生信條同樣適用於管理和執行!成功就像壹扇門。如果我們已經找到了正確的戰略鑰匙,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插入鑰匙,並向正確的方向轉動,以打開大門。
[編輯本段]團隊執行力的定義:
團隊執行力:將戰略決策轉化為結果的滿意度、準確性和速度是壹個系統工程,是管理的持續優化,也是文化的構建和演進。執行力就是把想法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結果,從而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能力。執行力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做同壹件事,往往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周曉和小王在壹次招聘中被同壹家公司錄用了。兩個月後,周曉提前轉正,升任業務主管,而小王還在實習。小王不服氣,於是找到公司老板:“我和周曉是同時進公司的。為什麽他能在我還在練的時候當監考!”老板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小王給周曉打電話,給他們安排了同樣的任務:“今天公司要吃飯。去公司食堂看看需要買什麽食材。”兩個人同時去了食堂,回來後對老板說:“其他菜都夠了,除了土豆。”“這樣吧,周曉,妳去北郊市場,小王,妳去南郊市場,妳們分開做!”所以他們分開了。接到任務後,小王以最快的速度趕往南郊市場。轉了壹圈,回來對老板說:“老板,南郊市場有土豆賣!””“那裏的土豆多少錢?”“哦,我忘了問了!"
【編輯本段】如何打造企業執行力?
在當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執行力對於壹個組織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只有那些能夠及時應對市場環境變化,快速反應的企業,才能在變化的環境中贏得主動。自從組織執行力這壹命題被引入國內企業管理領域以來,引起了諸多熱烈的討論。目前對組織執行力的理解和認識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基於多年的管理咨詢經驗,筆者個人認為,企業執行力的建設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側重點。尤其對於中國的企業,更應該從現階段企業發展水平和生存環境的演變來理解打造“組織執行力”的沖動和應對之策。
壹、組織執行力的來源
企業執行力建設基本可以分為組織管理機制、人力資源和領導力三個層面。其中組織管理機制是基礎,人力資源提升,領導力升華,需要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階段的特點進行優化和提升。如果把組織活動比作壹場演出,那麽“組織管理機制”就好比搭建的“演出舞臺”,是演出成功、精彩的基本保證。這裏的組織管理機制更多的是基於企業的基本管理結構,包括公司治理結構、組織架構、管理流程、制度等組織管理相對硬的方面,暫且稱之為“硬制度”。這些基本的制度框架決定了企業對內外部“沖擊”的反應模式和速度,以及企業在實施中應遵循的基本模式。任何組織管理上的不當,都可能阻礙企業的執行力,降低企業的運營效率。構建了完美的“表演舞臺”之後,接下來就是看演員的表演了。畢竟舞臺再好再完美,也要有壹流的演員才能真正有精彩的表演。而企業員工在組織中扮演的是行動者的角色。人力資源在企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這已經成為國內外企業的基本常識。為了讓所有員工積極努力實現組織目標,人力資源管理必須在“選”、“育”、“用”、“留”等各個方面都有合理的安排。壹個好的舞臺和壹流的演員,加上管理者的有效組織和領導,壹定能演奏出壯麗的音樂。企業各級管理者優秀的領導能力和技巧,可以大大增強企業執行任務的方向感和效率,使企業的執行力更上壹層樓,起到穿針引線、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我們認為,企業的執行力必須建立在三個層面上,但必須遵循壹定的順序,即“組織管理機制”——“人力資源”——“領導力”,不能出現倒置。比如,再高明的領導藝術,如果沒有合適的人才去執行,也就無法持續實現企業的預定目標;同樣,再優秀的人才,如果沒有完善的管理支撐體系,結果只能是各自為戰,無法形成組織合力,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戰鬥力。企業必須在各個層面紮紮實實地努力工作,才能保證組織運作效率的提高,增強競爭力。
二、中外企業執行力建設的現狀和水平
根據筆者多年的咨詢經驗,我的客戶不僅有著名的跨國公司,還有國內上市公司、國企、私企。經過多年的觀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也是壹個咨詢方案。國內企業(包括國內很多知名企業)接受的比較慢,在實施的時候往往會偏離其固有的方向。然而,跨國企業在這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相關結論出來後,他們的內部執行系統很快就會啟動,咨詢的效果馬上就會體現出來。比如我們為國內某著名白電企業做了全面的市場調研分析,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進方案。大約在提交最終報告的半年後,我突然接到對方的電話,問我是否可以給他們再發壹份計劃,因為他們的壹個主管已經問過這件事了。想想這半年多的時間,其間有多少市場情況發生了變化,企業到現在才想起來執行咨詢公司的建議。另壹家跨國公司的情況完全不同。我們受委托為某食品領域的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做市場進入戰略研究和M&A計劃。在我們做了詳細的分析並提出具體的M&A計劃後不到半年,我們的客戶就獲得了擬收購的M&A目標的控股權,並據此壹舉完成了在目標市場的戰略布局。從這兩個案例的對比來看,國內外企業在執行力上的差距是如此的明顯。這足以引起我們的思考:國內外企業執行力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什麽?國際化企業(主要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企業)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組織體系,即具有較為成熟的治理結構、組織架構和控制流程的管理平臺,為組織執行使命和任務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雖然國際企業的這些基本管理架構可能會隨著企業及其生存環境的變化而老化,但優秀的公司壹般都能根據企業的實際發展需要及時做出調整,不斷改善和優化企業組織的管理水平,提升運營效率。同時,經過長期的市場化和國際化環境的歷練,結合其完善的MBA教育(提供通用的管理標準和溝通語言,降低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溝通成本),國際化企業的人力資源在管理技能和職業素養方面具有較強的組織生存能力和職業操守,這從另壹方面為國際化企業的執行力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在兩者相對完善的基礎上,如何進壹步提高組織執行力?自然會有“執行力的本質是領導力”之類的觀點,這主要是因為西方管理實踐和理論界往往基於歐美等發達國家企業的生存狀態和環境來考慮組織的執行力。我們再回頭看看國內的企業。中國企業經過20多年的市場化運作,雖然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運作框架和機制,但還遠遠不足以保證在組織能力上與國際企業相抗衡。國內企業(包括很多優秀的國內企業,如海爾、聯想、TCL等。)還是需要完善自己的組織管理機制來增強自己的執行力。這種執行力上的T&,在近期國內企業的“西進運動”中顯露無疑,無論是TCL (TTE,T & amp等合資企業的整合困境導致盈利能力減弱,還是中海油、海爾海外並購失敗,都暴露出國內公司在企業基本管理和運營機制上的缺陷,極大影響了其國際化能力。從國內外咨詢客戶對咨詢需求的不同偏好也可以看出國內企業執行力的差距。在咨詢服務方面,國內客戶傾向於要求從戰略規劃、組織改進、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進行整體優化和整合。(這也造成了國內大型咨詢項目不斷,國際大型咨詢公司,如麥肯錫、BCG、羅蘭·貝格等的局面。,都是在國內做業務),也就是完成企業管理最基本的框架布局;然而,外國企業往往只根據具體需要從外部購買部分和具體的咨詢服務,如市場進入、廣告、競爭情報、M&A評估等。,並能基於其內部完善的組織執行體系迅速將成果付諸實踐。當然,這並不是要否定“領導”在國內企業“執行力”中的作用。相反,中國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於企業領導者的領導能力(或者說“強領導”更恰當)。但也要看到,僅僅依靠壹把手的力量是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執行力問題的。國內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從最基礎的工作開始打造企業執行力,也就是如何在前幾年的高速進步之後,轉身打造企業最基礎的管理架構,這是國內企業奮起直追的必要舉措。
第三,如何打造中國企業的執行力
過去20年,國內企業主要走的是資源和機遇的發展道路。這部分是由於中國特殊的商業環境。20多年“退國進民”的過程,為各類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和“尋租”的機會,造就了眾多企業的迅速崛起。但是回過頭來看,很多企業往往都是空洞而龐大的身軀,沒有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也導致很多名企壹旦面臨發展資源和機會的喪失,就會倒閉。這樣的先例在過去的二十年裏並不少見。面對日益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商業環境,中國企業必須結合自身實際,全力以赴夯實管理基礎,構建基於市場和客戶的強大而均衡的執行力,才能與國際企業競爭。具體來說,目前國內企業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更多的工作:1。改善和優化組織結構。在完全市場化的競爭中,企業的組織結構和流程要按照“顧客導向”的原則重新安排。首先是流程,要根據客戶的需求對市場做出靈敏的反應,及時將客戶需求的變化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動力,這就要求企業的關鍵流程要與市場形成良好的對接;其次,公司的組織結構要根據流程變化進行必要的調整,包括橫向職能部門設置、職能分工和縱向職能分工與互補,從而更好、更敏捷地支持流程運作。完善組織職能的重點在於兩個方面:壹方面在於完善職能,即補充壹些關鍵職能和相關部門,比如加強壹些新的職能部門和其他國際化經營所必需的相關部門的職能;另壹方面是優化組織職能的結構布局,優化縱向和橫向兩個方向的職能組合,以有效促進企業的運營效率。對於國內企業來說,完成這個任務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不斷努力的任務。需要通過不斷的調整,形成更加實用的運營架構。2.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規範性和科學性。由於國內企業過去主要依靠企業家的才能,所以往往誤讀了人力資源,認為企業最大的資產就是領導者的智慧和資源,從而忽視了對下屬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於是,現在很多企業發現“頭”(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稱之為“頭”)是不夠的,“腰”(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稱之為“腰”)人力資源的挖掘、培養和使用才是企業執行力的重要著力點。對於中國的企業來說,現在的關鍵不是從市場上大量招聘人才,而是先解決人力資源的管理體系。沒有完善的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即使能招到高級人才,也很難讓他們在企業中發揮應有的價值。媒體上已經有太多的案例了,比如到TCL,王衛尊到噴寶。因此,國內企業最迫切的人力資源命題是為符合企業戰略發展的人才搭建發揮價值的平臺,如面向企業戰略和高效流程運作的崗位分析、優化重組、人才測評、激勵約束原則和機制,使每個崗位的員工都明白自己崗位的基本職責, 了解本崗位對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重要性,按照企業戰略目標的要求規劃自己的行為,形成企業發展的合力。 3.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人作為社會動物,有自己的主觀判斷,並會因此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所以,除了依靠剛性的組織框架和制度約束,企業文化和社會道德壹樣,可以有效引導員工的行為。企業文化作為壹種隱藏的力量,往往能在關鍵的時候釋放出驚人的力量。企業文化也是可以塑造的,可以通過企業相關人員的精巧設計,通過壹系列有效的手段傳達給企業的每壹個員工。看看海爾砸冰箱和GE的Jack的故事?從韋爾奇的自傳中,妳可以了解到這些優秀企業的領導者是如何巧妙地設計了他們企業的文化基礎,又是如何通過簡潔有效的手段將其延伸到各個層面的。企業文化建設是壹個宏大的命題,這裏不用我多說。總之,中國企業的生存之道正逐漸從抓住機遇和資源轉向關註市場和客戶。此時,企業的命運將不再僅僅取決於高層管理人員對資源和機遇的把握能力,而需要充分反映企業的綜合運營水平。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從基本功做起,紮實做好企業管理和執行的體系,作為企業再次飛翔的基礎平臺,加上優秀的人才管理,壹定能成就中國企業未來的輝煌!
提高執行力,樹立新形象
湖北丹江口市委組織部亦舒
2008-08-29 09:33
組織工人幹部的新形象靠什麽樹立?靠的是強大的執行力。作為團幹部,要提高執行力,就要解決“想執行”和“能執行”的問題,把執行變成壹種自動自發的行為。
提高執行力就是加強學習,勤於思考。組織工作涉及面廣,具有政治性和程序性,不加強學習不能成為“政策字典”。想落實好就成了空談。因此,要始終把學習作為壹種政治責任、壹種精神追求、壹種思想境界,努力做到積極、認真、深入地學習。在學習和工作中要善於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每天做的工作可以按部就班,但如果我們開動腦筋找出規律,就可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達到大家都滿意的效果。在我們從事的很多具體工作中,會接觸到很多生動的素材。要利用好這些有益的資料,及時研究組織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善於從群眾的實踐中發現典型、總結經驗,以大無畏的勇氣和魄力進行制度創新和理論創新,不斷深化對黨的組織工作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發揮整體效能。
提高執行力就是熱愛崗位,樂在其中。工作是個人成長的基礎,職業進步的源泉。作為團幹部,要正視自己的角色,找準自己的定位,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們要把組織工作當成事業。組織幹部的事業在哪裏?是妳自己的工作,在妳自己的工作中。我們常說,如果我們想成就壹番事業,就應該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壹位領導同誌說,什麽叫機遇?有工作本身就是壹個機會。所以要珍惜這個機會,熱情工作。我們應該把組織工作當成樂趣。當我們精心布置和組織的大型活動圓滿完成,受到領導和同誌的表揚時,我們大家都應該有這樣的感受;當經過充分調研和反復提煉形成的新措施得到實施並惠及幹部群眾時;當我們真誠地為幹部、人才和黨員服務並得到他們的尊重時,我們會有壹種自豪感和成就感。如果妳把工作當成樂趣,妳會感到精力充沛,充滿活力,用妳的激情提高工作質量。
提高執行力,就是要老老實實,廉潔自律。組織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幹部樹立廉潔、認真的工作態度。要時刻牢記組織工作無小事,開展工作無借口。無論在任何崗位,都要滿懷熱情做好,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努力讓事情壹天比壹天好。我覺得最近很多部門都在搞執行力的建設。他們提出了壹個口號“馬上做”,很厲害。我們要有這種決心和作風。要牢固樹立廉潔自律意識,弘揚正氣,堅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要加強自身修養和改造,做到“五慎”“四不亂”,即慎始、慎微、慎獨、慎交、慎獨、腿不亂、手不伸、口不吃、筆不批評;要自覺接受黨內監督、群眾監督、法律監督和其他外部監督,遵紀守法,廉潔從政。
總之,我相信執行力是由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完成”的;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突圍”;是腳踏實地,努力“拼”出來的;是被嚴格的制度和機制“逼”出來的。執行力強,幹部群眾才會認可妳,幹部的新形象才會樹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