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日本使用壹些漢字?連意思都和中文壹樣。
壹千多年前,大批在華日本留學生向唐朝和隋朝派遣使節,把包括漢語和漢字在內的先進的中華文明帶到了日本。從此,日本正式開始了使用書面語言的歷史。起初,日語的每個音都是用壹個漢字來表達的。公元9世紀,日本人根據漢字創造了假名。喀納斯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具體方法是將中國草書衍生為平假名,將中國楷書的偏旁部首改為片假名。比如平假名的“ぁ”是由漢字的“安”簡化而來;片假名“ァ”是漢字“a”的壹部分。早期日本的官方文章都是中文,而片假名是佛教僧侶讀經時用來做音標的,平假名是女性用的。目前,日語中常用的漢字約有2000個。片假名多用於表示外來詞,其余多為平假名。現代日語中有71個假名* *,最基本的有46個,按“五音圖”(字母表)排列。1.在公元6世紀之前,日本壹直通過朝鮮國家從亞洲大陸吸收文化。公元6世紀,我們向中國學習,通過聖德太子的“推古人變法”和孝德天皇的“大革新”等改革,提高了皇權,強化了政府的官僚制度。中國的著作也被介紹到日本,這就是為什麽日本有時甚至比中國更中國。2.隨著地方莊園勢力的日益壯大和中央政府的內亂,武士階層逐漸上升到權力中心。1192年,武士首領元來朝被任命為征服外國的將軍,成立了鐮倉幕府,開始了幕府在日本長達600多年的統治。這個時期壹般分為:鐮倉幕府、南北朝、室町幕府、戰國、江戶幕府。在此期間,鎖國政策減少了日本與中國的接觸,而明朝的日本海賊則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絕和驅趕。由於與中國接觸的減少,在這漫長的壹段時間裏,日本不再像過去那樣什麽都向中國學習,日本產生了自己的文化,發展了自己的文字。所以,鎖國政策不壹定是壞事。3.到公元16世紀,來自葡萄牙、荷蘭、英國和西班牙的商人和傳教士來到了日本。17世紀初,日本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除了與長崎的荷蘭和中國商人保持貿易往來外,斷絕了與外國的壹切關系。這種孤立政策持續了近200年,直到1854年,美國海軍準將佩裏準將率領艦隊抵達江戶附近的浦和,日本的大門才重新打開。儒家文化主導的亞洲國家和清朝壹樣,被動接受資本主義,都被“打”了。因為西方的入侵,日本漢字中開始出現大量外來詞。日本文字,中國文字,西方文字,合在壹起,都是今天的日本文字。在古代日本,有語言但沒有文字。雖然現代比較語言學家,從音韻、語法、詞匯的角度來看,日本屬於烏拉爾-阿爾泰語系,壹句話,本來就和蒙古語、通古斯語、土耳其語、朝鮮語壹樣。但實際上,日本的語言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日本儒家新藤義孝偷曾雲:“從語言學上來說,日語是孤兒,和它的左、右、左、右語言沒有關系。”事實上,日本人有自己的歷史,為了豐富自己的語言,他們從中國借用了許多發音。此外,西歐的韓國語、荷蘭語、葡萄牙語、英國語等語言也對日語做出了壹定的貢獻。漢字傳入之前日本沒有文字,這是九世紀日本壹些學者所提倡的。雖然也有人主張“固有文字存在”的理論——所謂“神產生文字”,比如德川時代後期的壹位中國學者平田土音(1776-1843),就站在國粹的立場上寫了《日本神文字傳》壹書,認為日本早在布蘭登時代就有了文字。但實際上是馬阿比魯家傳下來的,是對韓國諺語的證偽。所以所謂固有之言不可信,古代日本現在已經被普通學者認可。而是多數日本學者主張,漢人過了日本之後,日本的文字應該職業化。至於漢字是什麽時候傳入日本的,是在正史記載漢字的日期之前。《史記》中記載的漢字漢學正式傳入日本是在申英時代(大約是公元三世紀末,也就是248年,王人從百濟訪問日本時,贈送了《論語》十卷和《千字文》壹卷,這是漢字漢學傳入日本的開始)。漢字傳入日本後,歷經數年,直到八世紀中葉,日本人才開始使用楷書漢字,產生了片假名和漢字。那時候漢字叫男字,假名叫女字。日本學者聲稱吉備真備創造了片假名,佛教大師空海創造了平假名,這些說法都不可信。充其量也就是他們兩個。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成為記錄史實的公仆,也成為當時日本唯壹的官方文字。但日本的漢字讀法有兩種:訓練讀法和讀音讀法。前者是日語原聲,後者是中國傳入的聲音。但由於時間地點的不同,發音分為漢語、唐、吳。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促進了日本古代文化的進步,也促成了日本漢字形和平假名的出現。雖然從9世紀初開始,大部分書籍都是用日本文字(假名)來描述的,但由於日本所謂“民族文化”的建立,漢字從明治初期開始就是公職人員用來記賬的官方文字。日本開放與歐美的交流後,很多外來詞(日本人稱之為“外來詞”)混雜在日語中。早在公元1866年,就有前島(日本郵政制度的創始人)發表了所謂的《廢除漢字意見書》,主張壹律用假名代替漢字。後來,自由和民權理論的集大成者福澤諭吉在公元1873年出版了《人物誌》。昭和五年(1930)左右,激進的教育家高唱漢字要禁,要廢。即使在二戰後,他們也主張廢除漢字,改用羅馬字。例如,盟軍總司令部(CHQ)聘請的教育使節也建議日本政府限制使用漢字,以便有更多時間學習其他領域。日本政府接受了這壹建議,規定國家義務教育期間的教育漢字數量為850個。甚至比如1967年初,阿部美典提出漢字230年後將滅絕的理論,都是崇洋媚外的結果。從前島主張廢除漢字的1866多到今年的近130,漢字在日語中已經有壹百多年沒有被廢除了。後來,鑒於850字的教育漢字不能用於表達日常文章,日本政府公布了《常用漢字表》,規定了1850漢字,但日本國家語言委員會後來建議改為65438+。另補充:首先,50個日語平假名是由漢字的偏旁部首或漢字的草書等字體組成,部分片假名是由羅馬字演變而來。日本人和中國人很不壹樣。都是寫五音節拼的拼音字,大部分都是以漢字為詞寫成句子,所以漢字也可以作為專有名詞。從語言學上講,日語單詞是拼音文字,但漢字不壹樣。完全是用漢字拼出來的單詞和句子。漢字屬於阿爾泰語系,日語單詞不屬於。漢語詞匯屬於復雜語言,日語可能屬於粘性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