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都不用擔心就像壹面鏡子?哪裏有無風的漣漪?
-給張廉的書法
兩年前,《青年書法》雜誌主編關玉堂顧張松先生和河南美術出版社公共藝術編輯部主任遊齋顧國偉先生介紹我認識了古商城。但是,叫他哥哥,實在是不尊重,也是目無。但除此之外,我壹時想不出更好的書名了。
在某些方面,我和連哥註定是朋友:第壹,我們都是老虎(連哥是我哥);其次,我們都出生在南方,生活在古老的商場裏,也有過“夢裏不知是客,視故鄉為故鄉”的感覺;第三,我們都喜歡書法,但是連哥是書法家,是連哥不折不扣的粉絲。第四,彼此都不擅長喝酒。喝了就臉紅,喝了就過敏。有各種各樣的機會認識連哥,成為知心朋友。
前段時間連哥叫我有些字不要寫。到目前為止,不愧是自稱的“荒淫幹”。老話說得好,“行且珍惜”,但現在,不如認為“寫且珍惜”。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連兄書法在全國展覽中展出不下10次,甚至更多。所以,稱他為國展專家壹點也不為過。僅此壹項在書界也是難得的驕人成績。在這方面,連兄和其他國際展覽書法家壹樣,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他不同於壹般的國際展覽書法家——同樣的文筆,同樣的內容寫壹遍又壹遍,來來回回投稿。而且連哥每次進國展都是以不同的面目示人。基於以上,連哥雖然在書壇名氣不小,但從他在全國展覽的作品中,很難清晰的描述出他個人的藝術語言。
自從認識了連兄,我才開始認真了解他的書法和他的書法創作心態。
從近幾年的作品來看,連兄的書法是深山老林,宗法制是魏晉“二王”,涉及大書法家,尤其是、懷素、余士南。雖然學習的方法和學書的人差不多,但是連哥深明“道簡而不雕”的道理。眾所周知,魏晉時期是書法的分水嶺。魏晉時期以韻美為特征,而“二王”則分古今。王壹少質多美,王大靈少質多美。當代書法家取法“二王”,壹般取其美而失其質,竭盡所能去雕琢。連哥的書法明快質樸,質量勝於書寫。用他自己的話說:“我被鋼筆和鉛筆雕刻弄得筋疲力盡。”
至於連兄的書法創作心態,我想起宋繼永在《唐詩年譜·劉》中記載的壹句話:
(劉)與人品評詩:“五言如四十賢”。
這句話充分表現了古代詩人對五言詩的喜愛和推崇,句句精煉,如至高無上。連哥說:“我每寫壹部作品,每壹個字都會仔細琢磨,然後再寫。遇到難寫的字,我會去查閱字典,以及排版、構圖、用墨方法的布局。”想想這個。連哥會寫壹本書,也會寫壹首古詩。遇到聖人,寫得好是自然,寫得不好才奇怪。
另外連哥可以學學哪個像哪個。縱觀他的近作,有邵、大令、歐陽欣本、高僧懷素等。,而且每家都有自己的風格,而連哥卻可以做到壹模壹樣,觸手可及,他可以互相做出改變。所以學書忠於壹家的理論,在連哥面前是站不住腳的。換句話說,要達到這個境界,心要拋棄相應的雜念和塵埃。
之前拜訪連師兄,向他請教書法。他對蔔說:“書法是壹座無止境的寺廟。在門外徘徊,感覺書法就是這麽回事。壹旦踏入寺廟的大門,妳會恍然大悟,原來有那麽多的‘金礦’和財富等著妳去挖掘。當妳積累到相應的層次,總會有更高的殿堂在等著妳……”這是布最羨慕連哥的地方。聽到這裏,我想起了心如明鏡也是書法體驗過程中的壹種境界。更何況連哥內心平靜,湖水湛藍,塵埃難擾。怎麽會有漣漪?
連哥的書法精煉宏觀,擅長經典分析和整合。沒有什麽技巧可以預測,但是連兄憑借他的才華,及時步入更高的書法殿堂是必然的。但不僅僅是期待連兄能無止境的踏入幾個殿堂的門檻,更是更多書法家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