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樂隊管理
柏林愛樂實行民主管理。樂團的首席指揮需要由樂團成員秘密投票,得到多數人的認可後才能被認可。
柏林愛樂樂團最初隸屬於柏林市政府科學、研究和文化部。然而,2002年6月65438+10月1日,柏林市議會通過並實施了新的柏林愛樂樂團地位變更法。根據新法律,成立了愛樂基金會,這表明管弦樂隊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基金會董事會由柏林愛樂樂團負責人、藝術總監(即首席指揮)和兩名音樂家組成,負責制定音樂會節目計劃、管理音樂廳、普及音樂教育、保護樂團成員的利益。所有決定都必須得到四名董事會成員的同意。在理事會之上,有壹個監事會監督理事會的活動,其成員由柏林市政府文化部門負責人、市議會成員、音樂家代表、管弦樂團學院代表和愛樂管弦樂團之友協會代表組成。根據基金會的章程,基金會不是以賺錢為首要目標的組織,而是以公益為目的的組織。
第二,金融
柏林愛樂音樂廳,柏林愛樂的故鄉,有大小兩個音樂廳。其房屋和土地的產權屬於柏林市政府,使用權則屬於樂團。樂隊自己的演唱會出租率大概是1/3,其他時間會出租給其他樂隊出租。柏林市政府給愛樂基金會的補貼目前是每年654.38+04萬歐元,是樂團支出預算的壹半,剛好相當於樂團所有工作人員的工資。另壹半需要基金會通過演唱會收入、錄制唱片、接受捐贈等方式獲得。,其中國外巡演是樂團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三。義務
富特文格勒為柏林愛樂樂團建立了傳統,每年舉辦約25場公開音樂會、6場民族音樂會和其他室內樂音樂會等,以此來回報國家和柏林市政當局對樂團的財政支持。後來確定柏林愛樂每年舉辦不少於120場交響音樂會。
指揮阿巴多會邀請殘疾和智障兒童參觀樂團的排練,試圖通過音樂提高他們的心智。
西蒙·拉特上任以來,為了喚起年輕人對古典音樂的興趣,普及音樂知識,柏林愛樂樂團發起了壹項名為“未來”的校園行動。具體來說,管弦樂隊和樂途的音樂家將前往柏林的各個學校,為學生解釋、展示和表演他們的作品。此外,柏林的壹些學校樂隊會在勒托的指導下定期排練。
四、重大事件和學科
1867年,音樂家本傑明·比爾斯(Benjamin Bilse)在柏林成立了壹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樂隊,這個樂隊有70名音樂家,非常令人高興。這個樂隊是柏林愛樂樂團的前身。
1887年,54名樂手因不滿薪資合同離開樂團。在演出經理赫爾曼·沃爾夫的倡議下,他們和其他業余音樂家組成了另壹個樂團,叫做愛樂樂團。這壹事件標誌著柏林愛樂樂團的正式成立。管弦樂隊的最初指揮是弗朗茲·沃納。但他很快離開了樂隊。可以說,他壹揮衣袖,沒有帶走壹片雲彩。弗朗茲·沃納對新生的柏林愛樂樂團並沒有很大的影響。
後來,指揮是勃拉姆斯的好朋友約瑟夫·約阿希姆。然而,他的曲目僅限於勃拉姆斯等少數德國和奧地利作曲家。管弦樂隊沒有取得很大的進步。
後來接手柏林愛樂樂團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斯·馮·波洛。這個指揮真的很有經驗,他用五年的時間把樂團提升到了壹個新的高度。同時,著名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勃拉姆斯、馬勒、格裏格、柴科夫斯基和費茲納也是樂團的客座指揮。
從65438年到0895年,尼基什是管弦樂隊的首席指揮。在他的手裏,柏林愛樂樂團成為世界頂級樂團,曲目也大大拓寬。
1923年,尼基什去世,樂團首席指揮是36歲的富特文格勒。Futvingler帶領樂團做了很多巡回演出,進壹步鞏固了樂團的統治地位。
1944年,柏林愛樂音樂廳在二戰的硝煙中被炮火摧毀,樂團繼續在教堂演出。
1945 4月15日,柏林淪陷前的最後壹場音樂會。
5月26日,1945,指揮利奧·博查在廢墟中指揮樂隊,舉辦了戰後首場音樂會。
1945年,羅馬尼亞指揮家切利·比達奇成為管弦樂隊的首席指揮。
1947年,富特文格勒重返柏林愛樂樂團。
1952年,Futvingler再次成為音樂總監。
1954年,富特文格勒去世。但在生命的最後,Futvingler不願意讓卡拉揚接手。
1955,卡拉揚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指揮。樂團有120人,是壹個可以演奏各種規模作品的表演團體。
從65438年到0956年,卡拉揚成為管弦樂隊的終身首席指揮。這是音樂史上最成功的樂隊指揮組合。通過巡回演出、音樂節演出和錄制唱片,樂團的國際聲譽達到了頂峰。在34年的合作中,他們錄制了無數唱片。
1959,卡拉揚領銜,樂團為德國唱片公司錄音(理查德·施特勞斯的英雄壹生)。建立了鐵三角關系。
1963 65438+10月15,柏林愛樂音樂廳重新開業。同年,卡拉揚指揮樂團錄制貝多芬並完成交響樂。
1967到1970,樂團在卡拉揚的指揮下錄制了瓦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
80年代,卡拉揚與樂團矛盾爆發,合作減少。
1989年,卡拉揚去世,意大利指揮家阿巴多成為樂團首席指揮。
自2002年以來,已經決定由英國指揮家西蒙·拉特爵士(西蒙·拉特爾)通過選舉樂團成員來接管樂團。拉特致力於培養年輕音樂家。在他的帶領下,柏林愛樂樂團擁有最年輕的平均年齡。他還試圖在柏林愛樂樂團和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樂團(Vienna Philharmonic)之間建立合作關系。為此,他還專門舉辦了壹場音樂會,在那裏他指揮了柏林愛樂樂團和維也納愛樂樂團。
2005年6月,西蒙·拉特率領樂團訪問中國。在北京和上海演出。
5.與管弦樂隊合作過的指揮。
除了上面提到的指揮家,柏林愛樂還與以下指揮家合作過:
弗裏賽
鮑姆
伯恩斯坦
梅塔
巴倫博伊姆
索蒂
喬夫姆
庫伯利克
小澤征爾
羅斯特羅波維奇
洛林·馬澤爾
約翰·巴比羅利
不及物動詞阿圖·尼基什
阿圖爾·尼基什(亞瑟·尼基什;匈牙利語:阿圖爾·尼基什)(1855 10十月12—1922 65438+10月23日),匈牙利指揮家。他被認為是布魯克納和柴可夫斯基作品的傑出詮釋者。
尼基什在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鋼琴和作曲。他在1872到1877的不同樂團擔任小提琴手。
從1878到1887,成為萊比錫國家劇院的樂隊指揮。1884 12.30他在萊比錫新劇院指揮了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的首演。
從65438年到0895年,他在卡爾·賴內克之後成為萊比錫的格萬豪斯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直到去世。
同年,擔任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指揮。他們壹起在1913年錄制了第壹張完整的交響樂唱片——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命運)。
1922 65438+10月23日尼基什在萊比錫逝世,享年66歲,葬於萊比錫南陵花園。
照片:尼基什正在錄制2月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