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的保健功能
д.補鈣:牛奶含鈣量高,即喝壹杯200ml的牛奶可提供200mg的鈣,且含有較多的乳糖(4.6%)、蛋白質(3.2%)和維生素(0.60μ g/kg),吸收率高達40%,是僅次於母乳的最佳補鈣品。
д.促進兒童大腦發育:牛奶中的酪蛋白含有10%的磷,對促進兒童大腦發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д.降低中風風險:牛奶中含有鉀元素,可在血壓升高時保持動脈壁穩定,使中風風險降低壹半,還可預防動脈硬化。
д.排毒:牛奶可以防止人體吸收食物中的有毒金屬鉛和鎘,具有溫和的排毒功能。
д.促進鈣、鐵的吸收,防止便秘:牛奶中含有近5%的乳糖,可促進鈣、鐵的吸收,增強腸道蠕動,促進排泄。
д.增強免疫力,抑制腫瘤:酸奶和脫脂奶可以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防止腫瘤細胞的生長。牛奶中的β-酪蛋白具有很強的抗誘變機制,可減少癌變;SOD是壹種生物活性物質,能清除體內有害物質,增強免疫力,具有抗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
д.保護眼睛:牛奶中的維生素B2可以改善視力。
д.改善睡眠:牛奶對人體有鎮靜作用,睡前喝壹杯牛奶能促進睡眠。
-誰不應該喝牛奶?
д.經常接觸鉛的人:牛奶中的乳糖能促進鉛吸收積蓄在人體內,容易引起鉛中毒。所以經常接觸鉛的人不要喝牛奶,可以改喝酸奶,因為酸奶中的乳糖很少,大部分已經變成了乳酸。
д.乳糖不耐受:有些人嚴重缺乏乳糖酶,因此攝入人體的牛奶中的乳糖不能轉化為半乳糖和葡萄糖供小腸吸收利用,而是直接進入大腸,增加了腸腔的滲透壓,使大腸黏膜吸收大量水分。此外,乳糖可通過腸道內的細菌發酵產生乳酸,使腸道的PH值降至6以下,從而刺激大腸,引起腹脹、腹痛、排氣、腹瀉等癥狀。
д.對牛奶過敏的人:有些人喝牛奶後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有些嚴重過敏的人甚至會出現鼻炎、哮喘或蕁麻疹。
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牛奶可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從而增加胃液或腸液反流,加重食管炎。
д.腹腔和胃切除術後的患者:患者體內的乳糖酶會受到影響而降低。喝牛奶後,乳糖會在體內發酵,產生水、乳酸和大量二氧化碳,會使患者腹脹。腹部手術時,腸管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牽拉腸系膜,使術後腸蠕動恢復延遲,吞咽或腸腔內發酵產生的氣體不能及時排出,會加重腹脹、腹痛、腹內壓增高,甚至出現腹部切口縫合破裂、裂開。胃切除術後,由於手術後留下的胃小囊,含有乳糖的乳汁會迅速湧入小腸,使本來就不足或缺乏的乳糖酶更加不足或缺乏。
д.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這是壹種常見的腸道功能性疾病,表現為腸道肌肉運動功能和腸道黏膜分泌的粘液對刺激的異常生理反應,無任何腸道結構損害。癥狀主要與精神因素和食物過敏有關,包括對牛奶及其制品過敏。
д.膽囊炎和胰腺炎患者:要消化牛奶中的脂肪,必須補充膽汁和胰酶。牛奶增加了膽囊和胰腺的負擔,癥狀也因此加重。
д.平時有腹脹、放屁、腹痛、腹瀉等癥狀的人:雖然這些癥狀不是牛奶引起的,但喝牛奶會加重。
-如果我有乳糖不耐癥,該怎麽辦
牛奶中含有的乳糖是壹種二糖。因為分子太大,必須在小腸消化成更小的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通過腸壁進入血管被吸收。但當小腸內的乳糖酶失效時,乳糖會在大腸內發酵,約半小時至兩小時內出現脹氣、腹痛、嘔吐或腹瀉等癥狀。
壹次喝太多牛奶或空腹喝牛奶都可能誘發乳糖不耐癥。
采取科學的喝奶方式,比如不要空腹喝牛奶,提前吃壹些食物;不要壹次喝很多牛奶。壹次喝牛奶的量不要超過100 ml。壹杯牛奶可以喝幾次。每天多喝壹點就習慣了。
對於無法調整體質或嚴重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乳糖酶,幫助乳糖在體內分解,或者改喝酸奶或低乳糖牛奶。
-鮮奶質量的鑒定方法
鮮奶的新鮮度和質量檢驗尤為重要。以下是壹些鑒別鮮奶新鮮度的簡單方法:
方法1——感官鑒別:鮮奶(滅菌乳)呈乳白色或微黃色,具有鮮奶固有的香味,液體均勻,無沈澱、無凝結、無雜質、無異物、無粘性。
方法2——將牛奶滴入清水中,如果不融化,就是鮮奶;如果融化了,就不是鮮奶了。如果是瓶裝牛奶,只要在牛奶上部觀察到變稀現象或者瓶底有沈澱,就不是新牛奶。
方法三——煮沸試驗法:取約10ml牛奶樣品於試管(或透明玻璃杯)中,置於沸水中5分鐘觀察。如果有凝結或絮狀物,說明牛奶不新鮮或變質。
——喝牛奶不要陷入誤區
牛奶是壹種營養豐富的保健食品,幾乎完全沒有營養。牛奶中的蛋白質質量好,含有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還含有豐富的其他營養成分,鈣含量高,容易吸收。牛奶是食物中最好的。但吃牛奶要註意科學,否則營養成分得不到充分利用,還會給身體帶來不良影響。
◎誤區壹:空腹喝牛奶。
空腹喝牛奶會增加腸道蠕動,縮短牛奶在胃中的滯留時間,牛奶不能充分水解,很快就會將營養物質中的蛋白質轉化為能量消耗,營養物質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有些人可能還會出現腹痛和腹瀉。喝牛奶最好配壹些澱粉類食物,如饅頭、面包、玉米粥、豆類等,有利於消化吸收。
◎誤區二:食物搭配不當
牛奶不宜與含鞣酸的飲食同食,如濃茶、柿子等。這些食物容易與牛奶發生反應結塊,影響消化。
◎誤區三:用糖煮
牛奶富含氨基酸。在高溫下,牛奶中的氨基酸與糖形成果糖基氨基酸,不會被人體消化吸收,反而會影響人體健康。牛奶最好喝新鮮的,加熱溫度不要太高。
◎誤區4:偏愛高度加工的牛奶
並非所有高度加工的牛奶都比鮮奶營養更好。最好選擇接近自然狀態的牛奶。因為經過多次加工,很多其他成分,比如微量元素或者無機鹽,並不都是人體必需的,有時還會過量。
◎誤區五:高溫長時間烹飪
牛奶加熱時,牛奶中的膠質蛋白顆粒會發生變化,在60 ~ 62攝氏度時會發生脫水,變成凝膠狀態,隨後沈澱。當溫度達到100℃時,牛奶中的乳糖會焦化,牛奶的口感損失更大。
◎誤區六:用文火煮牛奶。
用文火煮牛奶需要很長時間,牛奶中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容易被氧化破壞,從而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
誤區7:熱牛奶存放在保溫瓶裏。
隨著時間的推移,熱牛奶的溫度會下降,溫度適宜時細菌會大量繁殖,使牛奶酸敗變質。因此,煮牛奶稍涼後應立即飲用,不宜長期存放。
◎誤區八:用開水沖奶粉。
奶粉不要在100℃煮,更不要用電熱杯煮,水溫控制在40℃-50℃。牛奶中的蛋白質在高溫的作用下會從溶膠態變成凝膠態,導致沈澱,影響乳制品的品質。
◎誤區九:用青銅器加熱牛奶。
青銅器在餐具中的應用並不廣泛,但壹些中高檔餐具仍在使用,如銅制加熱杯。銅會加速維生素的破壞,特別是在加熱過程中,銅與牛奶中的壹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有催化作用,會加速營養物質的流失。
◎誤區10:吃冰凍牛奶
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喜歡吃冷凍食品,有些人也喜歡吃自己加工的冷凍牛奶食品。其實吃凍奶是不科學的。因為牛奶冷凍後,牛奶中的蛋白質、脂肪、乳糖等營養成分會發生變化,會出現明顯的不均勻分層。這種凍奶,解凍後會出現凝固的沈澱物、漂浮的脂肪團、異味,營養價值也會降低。因此,牛奶的儲存溫度不應低於0 ~ 3℃。
◎誤區11:將牛奶儲存在無色透明的容器中。
鮮奶中的維生素B會被陽光迅速破壞。因此,牛奶最好存放在有色或不透明的容器中,存放在陰涼的地方。
◎誤區12:藥和奶壹起吃。
牛奶中的鈣、磷、鐵容易與藥物中的有機物質發生反應,形成不溶性的穩定化合物,破壞牛奶與藥物的有效分離。
-非法商家以三種方式欺騙消費者。
№.1玩“文字遊戲”,偷換概念。
市場上很多含乳飲料產品在產品包裝上並沒有這樣標註,並采用各種方法回避其“飲料”的真實屬性。
技巧1:如果屬性名根本沒有標註,就用“××奶”標註。
手法二:直接把“飲料”標成“酸奶”。
手法三:標簽“××牛奶”大而清晰,“飲料”二字小而難找;有些“飲料”不在同壹個視野,標在包裝的側面。
方法四:表明真實屬性的“飲料”字樣與產品包裝同色,字體較小,消費者難以發現。直接違反了“對比色”的要求。
№.2雜七雜八的眼神,通過擺貨架誤導消費者。
在壹些超市的奶制品貨架上,純牛奶和乳飲料並沒有分開擺放,而是用醒目的標誌進行區分。將包裝相同、標簽相似的產品混在壹起,容易誤導消費者。不仔細查看標簽和配料表是無法區分以上兩類產品的。
№.3雲裏霧裏,廣告誤導消費者。
對於含乳飲料的廣告宣傳,有些商家更是煞費苦心。各種關於果奶、鈣奶有多營養,對孩子有多好的廣告充斥著人們的耳目。在強大的宣傳攻勢下,模糊了消費者與牛奶、酸奶的區別。
-牛奶≠含乳飲料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純牛奶和純酸奶的蛋白質含量不得低於2.9%;調味乳、調味酸奶、水果酸奶的蛋白質含量不得低於2.3%;乳飲料和乳酸菌乳飲料的蛋白質含量不得低於65438±0%;乳酸飲料和乳酸菌飲料的蛋白質不得低於0.7%。
可見,純牛奶和乳飲料在主要營養成分含量上的差異還是很懸殊的,消費者不應該長期把乳飲料當做純牛奶來喝。
含乳飲料的成分除了牛奶之外,壹般還含有水(應該放在配料表的第壹位)、甜味劑、酸味劑、果味劑、防腐劑等。按照國家要求,產品配料表中的成分應該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列出。所以乳飲料中含量最高的水往往排在第壹位。牛奶或者純酸奶把牛奶放在第壹位。
-如何區分純牛奶和含乳飲料
純牛奶也叫鮮奶、純鮮奶。從產品的配料表可以看出,這款產品的成分只有壹種,即鮮奶。區分純牛奶質量的主要指標有兩個:總幹物質又稱全脂乳固形物和蛋白質。這兩項指標的內容壹般都會在產品的包裝袋上寫明。它們的含量越高,牛奶的營養價值就越高,壹般來說價格也就越高。另外,受消費者歡迎的酸奶是純牛奶發酵而成的,所以酸奶也是純牛奶。
含乳飲料允許用水沖調。從配料表可以看出,除了鮮奶,壹般還有水、甜味劑、果味劑等。,而水往往排在第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