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工作人員:用棍子打。忍受壹次敲擊,如果再次敲擊就逃跑。儒家認為,這是壹個孝子受到父母懲罰時應該采取的態度。
來源:
《孔子家語六書》:小杵留,大棒逃。
示例:
《後漢書·崔弼傳》:“君曰:‘順為父,小杖收之,大杖去之,非不孝。’" "
宋陸九淵《驚記》:舜小杖收,大杖去,妻皇二女不待君命。
《隋唐演義》第九十四回:古人雲:“小棒必取之,大棒必去之。”這只是意味著在父子之間,教訓和指責。當父母生氣時,他們會加壹根大棒,或者他們受了重傷,這使他們的父母感到抱歉和不安,並使他們的父母以不善良的名義,如果他們暫時不逃避,那麽他們說大棒會走。
示例:
又說:“嫂子學禮,豈不知孝子親,小棍受之,大棍沒了。德宏做得對。
習語的故事:
忍受壹次敲擊,如果再次敲擊就逃跑。儒家認為,這是壹個孝子受到父母懲罰時應該采取的態度。
春秋時期,曾參因種瓜晚而被父親打。被打後,他不省人事,醒來後假裝很開心。孔子聽了,氣得連徒弟都不認了。孔子說,舜當年對父親的懲罰總是忍受壹頓毒打然後逃跑而不失去對父親的孝心,而曾參則被困在不義的深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