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學漢語比中國人學英語更難。
對於外國人來說,漢語是壹門非常難學的語言。
據統計,美國學生普遍認為學習漢語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事實上,中國人學英語比外國人學漢語容易得多。在壹項世界範圍的調查中,所有地區都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
為什麽學中文比學英語難?學習英語,只需要掌握字母和音標。然後可以形成單詞、句子,最後是短文,大致分為五步。漢語要先學音節,再學拼音(外國人不會發壹聲四聲,所以不包括聲調),再學字的筆畫(包括偏旁),再學構詞法、詞(包括成語),然後是句子,最後是短文。大概有七個步驟。況且漢字的構詞結構很復雜,有很多同音字和形聲字,所以外國人覺得漢語難學,難學。事實上,它是。但是,如果妳在中國長大,即使父母是外國人,學習起來也會容易很多。
又因為漢字巧妙的構詞法。前綴和後綴是英語中常見的構詞方式。比如蔗糖和酵母菌的拉丁前綴是壹樣的,但是就算是英美人也不容易記住,至少我考過的幾個母語是英語的工科研究生。壹維字符串結構是其不顯眼的直接原因。如果到了研究生連酵母和糖精都不知道,人會有什麽感受?
用漢字描述簡單明了。即使是壹個沒吃過糖精、沒用過酵母的沒文化的中國人,也知道糖精可能是糖的“精制部分”,比糖更甜(雖然這並不確切);酵母是“壹種能引起發酵的細菌”。但英語不可能這麽簡單就構成單詞,即使構成了也可能無法接受:糖精=糖=“糖”+“香精”(糖和香精合在壹起),酵母=耶菌=“酵母”+“細菌”(發酵和細菌合在壹起)。這不是很離譜嗎?
與拼音文字的壹維串前綴後綴構詞法不同,漢字是二維構詞法。例如:
“人”成為四堵沒有門的墻中的“囚徒”;
“木”會被“困”在四堵沒有門的墻內;
“露”——下雨了,在馬來西亞的路上要被雨淋了。
“米”(與食物有關)、“湯”(面音)=“糖”;
草=細菌長在柴火上。
“木”、“林”、“森林”分別是木頭、樹、森林的意思,但是比較起來哪個構詞更好呢?答案顯而易見。
在當今英語社會,早期英語造字所遵循的拉丁部首早期造字法已逐漸被拋棄。和上面類似的Sugessece和Yeabacteria,根本不是笑話,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商店裏不同品牌的巧克力和糖果總是有不同的名稱。有些名字在字典裏找不到。它們將隨著某個制造商生產某種巧克力糖而產生,並逐漸消失。當壹個外國人讀到這個詞的時候,他不會意識到這是華北某個地區非常流行的糖果,只能像美國人壹樣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