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書和甲骨文哪個更早?《水書》與甲骨文和金文有聯姻關系,這是學術界公認的。甲骨文之父王於1899年發現甲骨文,至今只有105年。在水族地區發現了兩塊明代的石碑。並發現了明代弘治年間的水書木刻。由此可見,《水書》是在甲骨文發現後才出版的,但古水書早在殷商時期就已存在。此後,由於兩次劃時代的民族遷徙活動,水族的語言和文化從同源分化,然後吸收並逐漸融合。河南省有關單位看到《水書》的報告後,要求貴州省檔案局對困擾考古界40多年的夏陶片上的24個符號進行鑒定。結果發現了十幾個對應的字符。水族古文字與夏朝文物符號壹脈相承,由此可見,在夏商時期,華夏民族中就包含了水族的祖先。
水書的奧秘在於它的古老與反古老。水書的奧秘在於古與反。水玉稱水為陸淑隋。魯源於古漢語,是母語的遺產;隋是水族從古至今的自稱讀音,是起源於隋流域的壹個品牌。唐朝時,為安撫自稱主要對象的人類群體,設立了富水府,從此以水代隋。這是中央王朝對水族確認的開始,也是水族演變為單壹民族的歷史見證。
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河南偃師二裏頭遺址夏陶器上的符號與水書文字有相似之處,水書先生甚至可以大致解讀其含義,這引起了考古界的關註。此外,還提出了水族祖先來自北方,夏陶器符號是壹種文字的可能性。2002年3月,《水書》被列入第壹批《中國檔案遺產名錄》。
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2006年5月20日,這壹民俗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