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著名的典故?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著名的典故?

1,三訪山寨

東漢末年,劉備帶著關羽、張飛,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征服天下。劉備前兩次都沒有見到諸葛亮,但並不氣餒。

直到第三次去隆中,我才得以見到諸葛亮。劉備對智慧的真誠渴望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答應出山。

2、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朝鮮朝政腐敗,加上連年饑荒,人民生活十分艱難。劉備有意救民,張飛、關羽也願意和劉備壹起做點事。他們三個壹拍即合,選擇了張飛莊作為桃花源。

此時桃花盛開,景色美不勝收。張飛準備了壹頭青牛和壹匹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祈禱,宣誓完畢。三個人根據年齡認出了他們的兄弟。這就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3.馬躍檀溪

盧馬原為劉表部下張武所有。後來張武造反了。走投無路的劉備,只是認了和劉表是皇親的親戚,投靠了劉表。這時,他自告奮勇要親自遠征。劉備正擔心沒人報答劉表,就想把這匹馬送給劉表。

後來,蔡瑁想設計謀害劉備的陰謀,伊籍通知了劉備。劉備慌忙逃離宴席,而騎在上面的陸無奈之下走錯了路,最後到了檀溪。

幾尺寬的檀溪,後面跟著追兵。這時,劉備想起了後主房鹿的話,大叫道:“陸,陸!今天對我來說是個麻煩!”那匹馬突然從水中躍起,跳了三丈,飛到對岸。

4.帶人過河

劉表病死,蔡太祖立幼子劉聰為荊州主。蒯越等人勸劉琮投降曹操,曹操得到了荊州。劉備按照諸葛亮的計劃,棄城而走,燒了壹片新的田地,擊退了曹仁的軍隊。

劉備和諸葛亮在新野打敗曹駿後,遷居樊城。曹操親自率領大軍殺樊城,劉備不忍心拋棄跟隨他很久的人。

他們派人在城中發布通告:“曹兵將到,孤城守不了多久。人要跟著,可以壹起過河。”城裏的人看到了寧願去死。劉備命關羽清理河邊船只,娶妻生子,百姓扶老攜幼,痛哭流涕,雙方哭個不休。劉備會投河自盡。

旁邊的人趕緊抱住他。劉備到了南岸,回望江北,還有無數沒過河的人在向南招手。劉備催促關羽加快船速過河。直到人們快要過完十字路口時,他們才騎上馬離開。

5.白帝城托付孤兒

夷陵慘敗後,劉備逃到白帝城,心情沮喪。再加上年紀大了,又想念關羽和張飛,最後病不起。臨終前,他把諸葛亮和劉禪從成都叫來,把劉禪留給諸葛亮。

劉備告誡劉禪不要因小善而行,不要因小惡而犯;然後告訴諸葛亮,如果劉禪是個人才,妳要幫助他;如果他不是合適的材料,就讓諸葛亮代替他,自己做成都的主人。

諸葛亮聽了非常害怕,發誓他沒有不忠,他將真誠地幫助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