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中國的文字,從古甲骨文到漢字,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中國的文字,從古甲骨文到漢字,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中國的漢字屬於象形文字,是從圖形逐漸演變而來的,看字形就能識別。例如,“太陽”這個詞就像天空中的太陽。“月”像彎彎的月亮,“弓”像彎彎的弓箭。漢字逐漸從圖形變成筆畫,從象形文字變成符號,從復雜變成簡單。在造字原則上,首先從形、到義再到形音。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我們知道,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書面語言。那麽甲骨文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漢字的呢?

昌吉創作

1.誰創造了甲骨文漢字?後魏書法家蔣氏在《書表》中說:“在古代歷史中,倉頡看著兩個圖像,觀察著鳥獸的痕跡,沒有創造文字,而是系上繩子,用書記錄故事。”倉頡是黃帝時期的歷史學家。在黃帝之前,中國還在用繩子做筆記,而倉頡觀察鳥類和野獸的足跡並創造文字來寫筆記。《說文解字序》中的記載與《論書表》中的記載類似:“黃帝的歷史倉頡看到了鳥獸蹄的痕跡,他知道了差異和不同。他先訂了壹個圖書合同,壹切都很遠,壹切都經過檢查。“因此,倉頡創造了中國古代最原始的象形文字。

甲骨文

現代考古發現表明,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系統化古文字,距今約有3600年的歷史。殷墟中的“甲骨文”是用來做什麽的?事實上,它是用來占蔔的。因此,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漢字起源於八卦。由於古人缺乏對自然的科學知識,當他們遇到自然災害、疾病、戰爭等時。,他們必須預測好運氣和壞運氣,所以他們在甲骨文上刻字。由於古人非常重視占蔔,甲骨文逐漸流傳下來,演變成後來的漢字。

在甲骨文出現之前,原始人通過符號或繪制圖形來記錄。這些圖形符號基本上雕刻在陶器、動物骨骼和石墻上,但它們沒有形成壹個系統。甲骨文是壹個系統而豐富的文字,但甲骨文的形成應該是經過了幾個世紀才形成的,它肯定不是壹天出來的。只是目前的考古無法證實,還有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在其他文字出現之前,甲骨文無疑是中國最早的漢字。

2.金文商代的文字被刻在甲骨文上用於占蔔,這是中國最早的漢字形式。隨著商朝的滅亡,文字也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

古代作品

西周時期,周天子封諸侯,獻青銅器。例如,當將軍去打仗,諸侯娶女兒,寺廟被犧牲時,周王會給鐘鼎玉和其他貴重物品。在贈送鐘鼎時,會刻上壹些頌詞或以銘文的形式在上面刻上奴隸和馬匹的數量,然後贈送給王子和大臣。因此,鐘鼎上的銘文被稱為“鐘鼎文”。由於鐘鼎是青銅器物,古人稱之為銅金,刻在鐘鼎上的文字也被稱為“銅錢銘文”。

現代古文字學家容庚收集了3722個碑文。

其中,可識別的文字有2420個,大部分來自秦漢時期的銘文。青銅器銘文形成於商代晚期,西周時期開始達到鼎盛。周宣王時期的毛出土,銘文***32行497字,是青銅器銘文中字數最多的。

3.西周晚期,金文逐漸發展為“大篆”。唐代書法家張懷瓘在《六題疏論》中說,《大篆》為時期史學家史書所創,故《大篆》又稱《撰文》。在周宣王之前,人們大多使用古文(周宣王之前的所有文字統稱為“古文”)。到達周宣王後,六國的文字系統發生了變化,他們都采用了《大篆》。孔子修訂春秋六經,左丘明記述春秋,都寫在《大篆》中。《大篆》和以前的古文的區別在於以前的文字不規則,不規整。大篆均勻柔和,結構整齊,大篆的出現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4.戰國時期七國字體不壹,書寫不規範。秦始皇吞並六國後,李斯上書秦始皇統壹六國語言。因此,在李斯的主持下,對先秦時期的大篆進行了簡化,創造了“小篆”。李斯寫倉頡,趙高寫歷法,太史令胡寫博雪,這些都寫在《小傳》裏。

小篆

秦朝雖然是我國歷史上的曇花壹現,但所創作的《小篆》卻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漢承秦制,用篆書。特別是在古代印章中,由於小篆字體優美,筆畫復雜,可以用於防偽,因此封建王朝使用的所有官印都采用了小篆。包括現代書法家在書畫上簽名蓋章時使用的印章,也是用小印章雕刻的,比較籠統。

雖然李斯創作了《小傳》,但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中國的古籍被燒光了。秦人重新編纂《新書》時,發現小篆的書寫緩慢而復雜,後來他們采用了壹種新的書寫方式——隸書。

5.隸書“隸書”的創造者是秦代書家程邈。相傳,程邈擅長寫大篆。起初,他是壹名監獄官員,幫助編纂書籍和撰寫文件。後來,他得罪了秦始皇,在雲陽監獄被關押了十多年。在被關押期間,他覺得《大篆》的寫法過於復雜和枯燥,於是他將《大篆》和《小篆》的圓形改為方形褶皺,刪繁就簡,寫了壹篇3000字的隸書,並給秦始皇寫了壹封信。秦始皇看後贊不絕口,賞賜了程邈,並赦免了他的帝國歷史之罪。因其文字簡潔,便於官員和犯人書寫,故得名“隸書”。

梁聖卿隸書《唐虞世泰精舍碑》

在秦朝,除了小篆和李殊之外,實際上還有八種文體格式是通用的。唐代書法家張懷瓘在《破書傳》中稱秦文為“八分”,後魏書法家蔣氏在《書譜》中稱其為“八體”,即“大篆、小篆、刻本、蟲書、摹本、隸書、隸書、隸書、隸書。”在秦朝的文字系統中,雖然有八種書寫形式,但隸書是最簡單的壹種。因此,隸書書寫的簡單性被大眾所接受,中國的書寫達到了另壹個高度,這為行書、楷書和草書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6.草書“草書”的創造者是東漢名將張芝(字伯英)之子,被譽為“草書鼻祖”。張芝還有壹個弟弟叫張敞,擅長曹彰,有“雅生”之譽,可見他家擅長書法。

張旭草書《腹痛帖》

草書筆法簡單,壹筆就能寫完。在有些人眼裏,草書很潦草,但看起來很簡單。例如,日本人采用了中國的草書並創造了平假名。但是從小學方塊字的中國人的角度來看,根本看不懂草書。因為草書雜亂無章且潦草,估計日本人學習草書會更容易。

在張芝草書出現之前,還有另壹種書寫形式“曹彰”。根據張懷瓘的《破書傳》,“據曹彰說,漢黃兩朝命令歷史和歷史旅行。”尤氏是西漢元代書法家。他的《曹彰》比張芝的《草書》早了兩個多世紀,所以我們必須區分《草書》和《曹彰》。

7.楷書楷書又稱“真書或隸書”,由隸書演變而來,興起於東漢末年,晚於草書。唐代書法家張懷瓘在《論六書》中說:“字皆真,名為真書,真書為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行,妙趣橫生。”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知道楷書、行書和草書都來自隸書。草書和行書很難寫。只有真正的書體(楷書)是清晰工整的,所以普通人寫楷書,以至於它成為我們現在寫的楷書。

鐘友的小字“生命表”

楷書的代表人物是漢魏書法家鐘繇。鐘繇不僅擅長楷書,還擅長篆書、隸書、行書、草書等各種書體。當然楷書造詣很高,被後世佛界稱為“楷書鼻祖”。唐代書法家張懷瓘在他的《斷書傳》中評價他的書法為“傑作”。可見,在古代書法界,鐘繇的名字是人盡皆知的。

8.行書“行書”是東漢桓帝、靈帝時期的書法家劉德盛創作的。漢魏時期著名的書法家鐘繇和趙虎都是他的學生。此外,行書還分為“行書”和“草書”。《六體書法論》雲:“非真非馬虎,是行書。”因此,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壹種書寫風格。

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原作

從行書的發展演變來看,行書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的最大區別是沒有獨立的“行法”。然而,行書不能有體,但其最大的特點是使用連筆和節省用筆,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於是,王羲之的“天下第壹行書”——《蘭亭序》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