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是哪個古代文明發明的?

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是哪個古代文明發明的?

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發明的;

象形文字是指純粹使用圖形進行書寫,這些文字在形狀上與它們所代表的東西相似。壹般來說,象形文字是最早的文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勾勒出所要表達的對象的形狀特征。比如“月”字看起來像彎彎的月亮的形狀,“龜”字看起來像烏龜的側面形狀,“馬”字是有四條腿的馬,“魚”字是有魚頭、魚身、魚尾的遊動的魚,“蛇”字(草的原字)是兩束草和“門”字。“太陽”這個詞就像壹個中間有壹點的圓,很像人們直視太陽時看到的形狀。

表意文字來源於圖畫文字,但弱化了圖畫的性質,增強了象征性。是最原始的構詞法。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有些物理的抽象的東西是畫不出來的。所以漢字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發展成為表意文字,並加入了其他造字方法,如六書中的認識、指物、形聲字等。但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需以原始象形文字為基礎,以象形文字為基礎,通過拼接、省略或增刪象征符號而成。

目前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聖書。大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明了壹種叫做象形文字的圖形文字。這種寫法很慢,很難理解。大約3400年前,埃及人進化出了壹種更快更易用的字體。此外,中國西南納西族采用的東巴文和水書是唯壹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統。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埃及人自己也最終忘記了如何解釋早期的象形文字。如果不是拿破侖入侵埃及時法國古文字學家的發現,很有可能考古學家至今無法識別這種文字。

1799年,這些法國古文字學家們出土了壹塊刻有文字的黑色石碑。碑文用三種語言書寫,分別是希臘語、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後來的埃及文字。法國考古學家吉恩·保羅·商博良研究了這些字符,並設法解釋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商博良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方法是:對比石碑上的文字,首先試圖挑出埃及最後壹位法老托勒密王朝的象形文字,然後試圖識別其他象形文字的含義。商博良在1822公開了他的發現。

羅塞塔石碑用三種語言記錄了相同的內容,因此成為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鑰匙。拿破侖·波拿巴,壹個著名的法國士兵,在埃及打了壹場偉大的戰役。為了研究埃及文化,拿破侖派來的歷史學家挖掘了許多古代遺址。

值得壹提的是,中國的原始文字屬於象形文字。雖然漢字仍然保留了象形字的特點,但是除了象形字之外,還有其他的造字方法。漢字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已經遠離了最初的形象,所以不是象形文字,而是表意文字。但是,甲骨文和金文也是象形文字。此外,瑪雅文字的“頭字體”和“幾何”也是。

楔形文字是蘇美爾文明發明的;

楔形文字也叫“釘頭字”或“箭頭字”。古代西亞使用的文字。多寫在石頭和泥板上(泥磚)。筆畫呈楔形,很像釘子或箭頭。它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的。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赫梯人、波斯人等。所有人都用這種文字來寫他們自己的語言。它也是古代國家之間交換外交文件的通用語言。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楔形文字泥板或銘文,從19世紀開始陸續被翻譯,從而形成了壹門研究古代史的新學科——亞述學。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都發源於西亞的亞美尼亞高原。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這裏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蘇美爾人。他們創造了燦爛的蘇美爾文明,而最能體現這壹文明特點的就是他們的文字——楔形文字。

起初,這種文字是圖畫文字,漸漸地,這種圖畫文字發展成為蘇美爾的表意文字,將壹個或幾個符號組合起來,表達壹種新的意思。比如“口”就是動作“說”;用代表“眼睛”和“水”的符號來表示“哭”等等。隨著文字的普及,蘇美爾人幹脆用壹個符號來表示壹個聲音,比如“箭頭”和“生命”在蘇美爾語中是壹樣的,所以他們用同壹個符號“箭頭”來表示。後來又增加了壹些限制性的偏旁符號,比如在人名前加壹個“倒三角”表示是男人的名字。這樣,這個書寫體系就基本完成了。

蘇美爾人用蘆葦桿、骨棒和尖呈三角形的木棒作為筆,在濕粘土制成的泥板上書寫,字體自然形成楔形,因此這種文字被稱為楔形文字。

為了長期保存泥板,需要在燒制前進行幹燥。這種燒制的泥板文書不怕蟲蛀,也不會腐爛,經得起火。但美中不足的是泥板很重,每塊重壹公斤左右,每次看壹塊都很難走動。截至目前,出土的泥板近百萬塊,其中最大的長2.7米,寬1.95米,堪稱巨書!

楔形文字是蘇美爾文明的獨創,最能體現蘇美爾文明的特點。楔形文字對西亞許多民族語言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巴比倫尼亞、亞述、赫梯、敘利亞等西亞國家都曾將楔形文字稍加修改,作為自己的書寫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創造的字母也包含楔形文字元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然而,由於其極端的復雜性,它在1世紀完全消失了。在古代蘇美爾,經常看到有人用蘆葦或木棍制成的三角尖筆在泥板上寫字。這種字從左到右橫著寫,每壹筆總是由粗到細,像壹個木楔。這是蘇美爾人留給後來西方文明的三件珍貴禮物之壹。

蘇美爾文字是壹步步形成的。正如我們現在所知,蘇美爾文字的形成用了65,438+0,000年。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開始在石頭或粘土上雕刻圖像,作為擁有某物的標誌:要麽壹塊石頭代表壹顆“石頭的心”,要麽壹棵樹代表壹所房子。

大約500年後,從圖形到文字的進化速度大大加快。當時蘇美爾神廟的管理人員用許多標準化的草圖組合起來保存神廟的財產檔案和商業交易檔案。

這壹時期的文字雖然還有象形文字,但已經超越了用圖畫表達人和具體事物的階段,發展到用圖畫表達抽象的事物,比如壹個碗代表食物,壹個人的頭加壹個碗代表吃飯。

又過了500年,成熟的文字完全取代了舊的文字,因為到那時原始的圖畫已經變得如此系統,人們不再把它們看作圖畫,而是純粹的符號;許多這些符號不再代表特定的單詞,而是成為音節符號,可以與其他類似的符號組合形成單詞。

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蘇美爾地區的這種書寫系統達到了完全發展的階段。楔形文字符號約有500種,其中許多符號具有多重含義,這使得楔形文字系統比後來的拼音文字系統更難掌握。盡管如此,兩千年來楔形文字壹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壹的書寫系統;到公元前500年左右,這種文字甚至在西亞大部分地區成為壹種常見的商業交流媒介。

從蘇美爾時代幸存下來並在現代挖掘出來的楔形文字文件被復制在泥板上。這些泥板中約90%是商業和行政記錄,其余65,438+00%是對話、諺語、贊美詩和神話傳說的殘余。

蘇美爾人的對話采取的形式是兩個角色站在辯論的對立面,互相爭論——夏天對冬天,斧子對犁,或者農民對牧羊人。因為雙方都有很多可以立足的基礎,所以辯論通常沒有輸贏。另壹方面,流傳至今的蘇美爾諺語提供了壹個清晰的觀點。

壹個迷人的蘇美爾格言是這樣說的:“仆人呆的地方,壹定會有爭吵;理發師呆的地方,就有誹謗。"

楔形文字流傳到西亞很多地方,給人類帶來了文明的“火種”。公元前2007年,最後壹個蘇美爾王朝衰落後,巴比倫王國繼承了這壹遺產,取得了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