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董作斌詳細資料收集

董作斌詳細資料收集

董作賓(1895-1963),原名作人,字唐嫣,又名唐嫣,平陸人。祖籍河南溫縣東陽門,生於河南南陽。甲骨文,古代史學家,“甲骨文四大殿堂”之壹。

1923 -1924,董作賓是北京大學中國研究學院的研究生。從1925到1927,他在福建基督教大學、河南中州大學和廣州中山大學擔任講師、副教授和教授。1928 -1946就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8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7 -1948曾任美國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1949後為臺灣省大學教授,1956+0958後為香港大學、崇基學院、新亞學院、珠海學院研究員或教授。他於1963年在臺灣省去世。

基本介紹中文姓名:董作斌別名:左仁國籍:中國國籍:漢族出生地: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長春街道出生日期:1895去世日期:1963職業:甲骨文科學家、古代史學家主要成就:殷墟甲骨文中第壹個發現“任真”名字的代表作:《甲骨文斷代個案研究》。字:燕塘號。:平陸生平,早年經歷,初遇甲骨文,任教於中山大學,研究員,首屆院士,個人著作,主要成就,考古學,甲骨文,人物早年生活經歷為1895。3月20日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長春街(現解放路)。少年時,他熟讀四書五經和百家學說。小時候,董作斌經常在放學後去旁邊的雕刻店,仔細觀察各種雕刻技巧,琢磨雕刻的構圖和要領。後來,他得到了店主的熱情指導,這使他對古文字和篆刻產生了興趣。在宣彤的第二年(1910),他去了元宗高中並輟學。1965438+2005年春天,在張家謀先生(著名教育家)的力勸下,董作斌考入了縣辦師範學校。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留校任教。第壹次見到甲骨文是在1917年的春天,董作賓跟隨張家謀到了開封,在那裏負責學習和做家務。經過張家謀先生的指導和推薦,他考入開封育才博物館學習,他初步接觸到了甲骨文。從此,他與甲骨文結緣,並對中國考古學產生了興趣。1922年,他應張家謀先生的邀請獨自來到北京學習,並住在張先生家中。張先生知道自己學過篆刻,字寫得很好,便托人給他介紹了壹份復印傳單的工作。在此期間,董作斌結識了時任北京大學教授的許徐升(唐河縣人)。徐先生發現他聰明、誠實、能吃苦,於是介紹他到北京大學攻讀語言學,並在業余時間抄寫和研究羅振玉的《殷墟書序》。65438年至0923年,進入北京大學研究院國學系學習甲骨文。1925在中山大學任教。從北京大學研究院畢業後,董作斌獲得了歷史學碩士學位。曾在河南福州協和醫學院、中州大學任教。從65438年到0927年,他在中山大學任教,並與文學院代理院長傅斯年成為摯友。之後,他加入了傅斯年創辦的歷史語言研究所。1928年,萬惠在南洋中學任教。同年暑假,他到安陽考察,發現當地村民在殷墟發掘並販賣甲骨。他向傅斯年建議中央研究院進行系統的發掘。5438年6月+10月,董作斌首次發掘甲骨784片,隨後參與安陽小屯村殷墟發掘15次。他還參與了山東城子崖的發掘,發現了龍山文化。曾任教於中州大學、中山大學等。1928之後去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他曾經是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員和客座教授。研究員1932,他晉升為歷史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3月,他發表了《甲骨文時代的個案研究》,確定了10個甲骨文殷代字的分期標準。從1928到1937抗戰爆發,董作賓多次參與殷墟的系統發掘工作,並為之付出了巨大努力。他還開始全面系統地研究甲骨文,發表了壹系列重要論文和專著。他首先提出了65,438+00的甲骨文斷代標準,並主持了殷商王氏族譜、殷商國號、殷商姓氏、出土物埋葬地點、外國地名、銘文所描述的文字、銘文語法結構、銘文表意規範、銘文書寫形式等重大課題的研究,取得了顯著成就,使他成為當時中國最著名的考古學家之壹和甲骨文大師。他編輯出版了《殷墟文字匯編》。抗戰時期,他隨歷史語言學研究所輾轉長沙、桂林、昆明、南溪等地,並主持研究所工作,繼續研究殷代歷法。過了1931年,他編纂出版了《李因所見甲骨文》。1945年,《李因譜》編纂出版,被譽為壹部不朽之作。第壹屆院士為1948。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同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任院士。同年底,董作賓帶著與中研院和自己相伴多年的大量文物移居臺灣省,並被聘為臺灣省大學中國古代文史教授。他為該校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學,為歷史系教授殷商史。1950年與友人創辦《大陸》雜誌,並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發表文章《武王伐年月日考》。1951年後,《西周紀年》和《殷墟二版》相繼編纂出版。1955 8月,應香港大學邀請,赴香港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任研究員,從事《中國年鑒》編纂工作,並任香港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崇基》《新雅》《珠海》教授。在此期間,他完成了中英雙語的《中國年鑒》。1949之後去了臺灣省。曾任臺灣省大學文學院教授、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香港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董作賓的學術論文,個人著作,總計約200篇,涉及商代歷史除甲骨外的許多方面。董作賓的學術著作《平陸文村》由臺北世界書店和文怡出版社出版。1978年,文怡出版社出版了《董作賓先生全集》,共***12卷,分上、下冊。董作斌書法篆刻作品現藏《平陸印存》壹卷。其他著作包括:《壹首歌謠編排研究的嘗試》(1924)、《甲骨文中的陰歷》(1931)、《甲骨文斷代個案研究》(1933)、《殷墟匯編》(65438+)。《西周年表》、《殷墟文字集》(1951)、《中國年鑒年表》(1956,雙語)和《中國古代年表》(1957)。主要成就1928 -1934年,董作斌主持或參與殷墟發掘工作8次,後致力於甲骨文研究。由他主編的《殷墟文字第壹版》和《殷墟文字第二版》,* * *選取了13047件抗戰前發掘的甲骨文15次。1931年,他在《大龜四版考辨》壹文中首次提出可以通過“任真”推斷甲骨文的年代。1933年,《甲骨文斷代研究案》出版,全面論證了甲骨文斷代理論,確定了10甲骨文斷代標準,並將殷墟出土甲骨文劃分為五個時期,使甲骨文研究進入了壹個新階段。他還根據甲骨文討論了殷朝歷法的研究,並撰寫了《李因譜》。在1928-1934期間,主持或參與殷墟發掘8次,之後致力於甲骨文研究。他主編的兩部書《殷墟文字匯編》和《殷墟文字匯編》,* * *選錄了抗戰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115片。1931年,他在《大龜考》壹文中首次提出甲骨文的年代可以從“甄人”(他把“提問的人”稱為“甄人”)來推斷。除甲骨文考古學外,董作賓對中國甲骨文研究做出了傑出貢獻,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學界稱他與羅振玉(唐雪)、王國維(官塘)和郭沫若(唐定)為“甲骨文四大家”。他對甲骨文和殷商史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包括:第四版《龜》和《甄人的發現》;提出十大交友標準;《陰歷結構圖》是蒲所著。甲骨文字的考釋;殷時期的地理推測與制度研究。他通過將壹些文字與埃及文字進行比較,證明甲骨文並非造字的開端,而是有著更為久遠的來源,這不僅影響了文獻學,也為研究古文化開辟了另壹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