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徽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主體部分為白色“北京”圖形,上半部分為紅色背景,約占整個會徽的3/5。“敬”字形似漢字中的“文”字,意為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整個“精”字是壹個向前奔跑迎接勝利的人形。在“北京”下面是黑色的英文單詞“Beijing2008”,下面是奧林匹克五環。
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有著獨特的形象。英文單詞“北京”和“2008”以及奧林匹克五環將奧林匹克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完美結合。
北京奧運會會徽的特點
1.會徽的設計巧妙地結合了中國、北京的特點和奧林匹克運動的元素。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以印章為主要表現形式,將印章、書法等中國傳統藝術形式與體育特色相結合。經過藝術誇張和變形,巧妙地變成了壹個向前奔跑、舞動著迎接勝利的運動人形。同時人的造型看起來很像現代詞“京”的神韻,蘊含著濃濃的中國韻味。這件作品傳達並表現了四層信息和意義:
(1)中國文化。以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印章(小篆)作為象征主體圖案的表現形式,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在中國出現了。它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至今仍是社會誠信廣泛使用的表現形式,寓意北京將實現“舉辦壹屆歷史上最好的奧運會”的莊嚴承諾。
(2)紅色。紅色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顏色,被選為主要圖案的基準色。紅色壹直被認為是中國的代表色,是我們國旗的顏色,代表著偉大的中國人民和國家。因此,標誌的主色調為紅色,具有代表國家、慶祝和傳統文化的特點。
(3)歡迎世界各國朋友到中國來。作品代表了北京正以改革開放的姿態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和人民齊聚北京,生動地表達了北京迎接八方來客的熱情和誠意,傳遞了奧林匹克理念和精神。作品內涵豐富,體現了中國張開雙臂歡迎世界各國人民。
(4)沖刺極限,創造輝煌,弘揚“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壹直強調運動員為核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體現了這壹原則。印章中的運動員形象剛柔並濟,形象友好,蘊含中國文化,動感十足。
2.會徽字體設計采用中國漢簡風格,設計獨特。
會徽作品《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字體采用漢簡(漢代簡牘文字)風格,將漢簡中的筆畫、神韻有機融入“BEIJING2008”字體,自然、簡潔、流暢,與會徽圖形、奧運五環融為壹體。字體既符合市場發展目的,又與標誌主體的圖案風格相協調,避免日後在整體標誌註冊和標準字體註冊中使用。
3.會徽的整體結構與獨立結構成比例。
經過專家的反復推敲和修改,“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三個部分,即中國印、簡體中文版、“北京2008”和奧運五環的布局和比例幾近完美,尤其是中國印部分。同時,各部分獨立使用時,比例依然合理,不失協調性。
北京奧運會會徽的含義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會徽將小篆、漢字和五環標誌有機地結合在壹起,充滿了深厚的生命力。土地的規模體現了東方和西方的魅力;筆畫之間,奧運精神升華。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不是壹個普通的標誌。她是奧運會近百年歷史中主辦城市名單最大的空白!她是中華民族舉辦奧運會歷史上邁出的第壹步!她是中華文明對奧林匹克憲章的第壹次詮釋!她仍然是對奧林匹克運動最大的承諾!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美無處不在。對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接下來,作者想從文化和美學的角度品味她的美,發掘她的深刻內涵。
壹、中國印章
在古代,中國的印章被稱為印、印、寶、印,還有印、印、印、封、約、關、印、符、約、卒、印等等,都是歷史上出現過的各種約定俗成的名稱。古篆在古代很流行,其古樸天真的特點反映了不同時代人們對美的理解和追求,浸透著歷史的深邃神秘的美感。其中,有壹種印圖的印章,叫小篆。
小篆是中國先秦時期就存在的壹種印章形式。漢代是古代蕭篆的鼎盛時期。那個時期出現了描繪民族崇拜和神話傳說的“四靈印”、“虎印”、“鹿印”、“鳳印”、“伏羲印”、“神女持蛇印”等印章圖案。還有各種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小篆,如“鼓舞篆”、“鼓瑟吹篆”、“長袖舞篆”等。有“牛耕印”、“雜耍印”、“馴獸印”,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漢人的生活和娛樂場景。
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印章最遲在戰國時期就已在中國廣泛使用。最初印章是作為商業交換物品的憑證,也是信譽的標誌。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印章的使用範圍擴大到代表掌權者的權益,是掌權者權力的象征。
在了解了我們國家的海豹之後,如果再有壹個產品“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我們會發現她更加可愛。她身上的筆畫似字非字,似畫非畫;以畫融詞,以詞畫;筆畫之間,舞姿婀娜;在舞韻中,筆墨縱情;用竹簡和漢字書寫的“北京2008”更浸透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這壹切不僅濃縮了中國古代篆書用文字描繪的發展軌跡,也詮釋了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主流中庸觀。這些加上象征中國的紅色印泥和巨型方形印章,使“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積澱了大量的歷史信息和豐富的文化精髓。難怪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設計總監、2008年奧運會會徽參與者之壹的布拉德·科普蘭(Brad Copland)先生,從眾多會徽設計方案中看到“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時,馬上為自己開脫:她來自中國。
2.舞動的北京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象征著中國的信譽和沈著。作為運動會的會徽,她也展示了北京的活力和魅力。北京在跳舞,隨著時代的節奏跳舞;北京不僅是壹座具有豐富文化傳統的著名古城,而且是壹座具有創新精神的現代城市――這是“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另壹層含義。
據調查,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寨出土的約5000年前的舞蹈圖案彩陶盆,是我國最古老的原始舞蹈圖像。陶盆內壁上有三組舞者,每組五人手拉手跳舞。
在中國古代,大夏有九曲樂舞。表演時,演員們頭戴皮帽,身著素服,風格樸實。商代巫舞廣泛應用於各種祭祀場合。周有“八蜀”之舞,秦漢有專門的樂舞機關。趙是西漢末年著名的舞蹈家。魏晉南北朝時期,士紳們樂此不疲,終日輕歌曼舞。隋唐是壹個非常繁榮的舞蹈時代,其中的服飾舞蹈和胡璇舞蹈是最好的。明清時期的民間歌舞也非常豐富。只有漢族才有秧歌、花鼓、采茶、花燈、打蓮鄉、旱船、竹馬等各種名稱。到了近代,中國傳統舞蹈煥發出勃勃生機,產生了許多優秀作品,如《蓮花燈》、《刀會》、《絲路之雨》等。
可見舞蹈在中國各個時代都與生活結下了不解之緣。中國古代先民舉行各種儀式,用舞蹈勞動和祭祀來表達感情。我們將首次舉辦奧運會。對於這樣壹個世界性的事件,當然也可以用舞蹈語言來表達。英國著名抽象雕塑家摩爾說:“壹切原始藝術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們的生命力。”我們從《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中看到的正是這種活力。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中的人形畫面似曾相識,是敦煌壁畫中與舞蹈《絲路之雨》壹脈相承的舞蹈。誇張的身體比例和體位,舒展的筆觸,簡潔的構圖,充分展現了北京人的熱情和豪氣,奔放的舞姿充分預示了北京的未來。我們仿佛看到了壹個充滿熱情與希望、激情與活力的舞者,為那些為他喝彩的人喝彩。當然,他舞動的不僅僅是人們的熱情,還有奧運會“更快、更高、更強”的理念。
三。會徽中的紀念碑
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成為奧運會會徽的原因,我們有必要對歷屆奧運會會徽做壹個總體的考察。
算上“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奧運歷史上共有46個會徽。在奧運會近百年的歷史中,奧運會會徽從無到有,從復雜到簡單,會徽的設計走出了壹條從具象到抽象的道路。在歷屆奧運會中,會徽還沒有出現,代表奧運會形象的視覺形象往往由海報來承載。原會徽圖案多為代表主辦國地域符號或體育形象的圖案;後來,結合地域和體育圖案的會徽應運而生;後來出現了抽象圖案。
會徽圖案的上述變化與西方畫派的印記完全壹致。拋開更古老的現實主義學院派和宗教畫派,從19世紀的浪漫主義(包括象征主義)、現實主義(包括自然主義)到印象主義再到野獸派、表現主義、抽象藝術繪畫、超現實主義、後現代繪畫,西方藝術史經歷了壹個從現實主義到抽象主義再到“的過程。無論從美學理論還是藝術實踐來看,抽象圖案都是最能隱喻意義和表達思想的圖案。
如果把“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看成壹個漢字“京”,這是奧運會徽史上第壹次引入漢字。漢字是表意文字,是壹種象征符號系統。漢字中的每壹筆都充滿了對生活氛圍的烘托和對生命意義的隱喻。如果把《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看成壹幅“人”字形的畫,那就是東方繪畫表現手法的傑出運用。與西方嚴格的寫實方法相比,東方繪畫在空間要求上更加靈活和籠統,允許虛擬和省略。但正是這種虛擬和省略,給觀者創造了壹個真實而無限的想象空間。“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是壹次成功的藝術實踐,融合了中國的書法、印章、舞蹈、繪畫和西方現代藝術理念。她表達了人們想要表達的想法,也寄托了人們會賦予她的理想。她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她將是奧林匹克運動視覺形象史上當之無愧的藝術豐碑。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壹筆壹劃,每壹個構件都承載著凝重的中國文化傳統和濃烈的奧運精神,展現了先進的審美理念和昂揚的時代激情。她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奧運史上前所未有的會徽,更是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又壹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