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是人類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積累的知識。它與人們的認知過程有很高的壹致性,最適合基於發現的學習方法。實驗是傳授自然科學知識、培養和發展學生各種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教研組推出的四環節實驗教學模式以其完善的可操作性、開放性、有效性和靈活性,形成了自然實驗課的基本框架,較好地揭示了課堂教學的壹般程序、課堂教學中各種因素的內在聯系和課堂教學的普遍規律。下面我就該模式談談我的實踐和教學體會。
壹、四個環節教學模式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提出問題的階段
提出問題的階段是研究壹個問題時的壹個階段,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探索並調動其積極性。教師可以結合所要研究的問題,用生動的語言恰當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觀察和思考中發現問題。
例如,在“物體熱脹冷縮”壹課中,首先進行演示實驗。將平底燒瓶放在鐵架上,裝滿水,用酒精燈加熱。水還沒燒開,燒瓶裏的水就溢出來了。老師接著問大家,妳們怎麽看待這種現象?學生們壹下子問了很多問題:為什麽水加熱後會溢出來?會有更多的水嗎?
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我們應該盡壹切可能創造性地使用各種方法,如玩遊戲、講故事、變魔術、猜燈謎、展示掛圖和使用幻燈片。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提出自己的想法。
②做出假設的階段
學生提出問題,但在學習相關知識之前,教師會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問題做出假設性的回答。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從學生的假設中逐步進入要研究的問題。
比如《水蒸氣的凝結》中,老師會把還冒著熱氣的白水杯蓋上,稍後再揭開。請看封面上的水滴。水蒸氣接觸什麽樣的物體會在上面形成水滴?引導學生做出假設並表達不同意見。有同學說:?水蒸氣遇到熱物體時會形成水滴。?有的說:?水蒸氣遇到冷的物體時會形成水滴。?老師接著說:那我們壹起來研究壹下,在什麽條件下蒸汽可以變成水,從而逐步把學生引入到要研究的課題中。
物理實驗報告?化學實驗報告?生物實驗報告?實驗報告格式?實驗報告模板
在這個階段,學生根據現有知識和經驗通過演繹、歸納和推理提出的許多假設都是推測性的。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地做出假設,而不應該壓制學生的思維。不管是對是錯,都不要忙著做評價。
③設計實驗階段
讓學生自己設計或選擇實驗來證明他們假設的正確性。當然,實驗方法也可以與書本上提供的方法相同,但學生應該自己動腦,而不是壹次性向學生介紹整個實驗過程。
例如,在“電磁鐵”壹課中,老師問線圈纏繞的釘子通電時是否能產生磁性。我們可以設計什麽樣的實驗來證明纏繞線圈的釘子通電後會產生磁性?學生積極思考並設計許多實驗,如?讓釘子靠近大頭針,看看它是否有吸引力。把指南針靠近釘子,看看指南針是否偏轉。等等。老師要求學生按順序做實驗。
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可以啟發他們積極地、創造性地學習,並可以逐步訓練他們研究問題的思維方法。教師在備課時應多方面考慮到學生在設計性實驗中可能使用的設備,並提前做好準備。(勵誌世界www.lizhi123.net)
核查結論階段
學生設計實驗後,讓他們自己做。通過實驗來驗證妳的假設的正確性。
再比如“電磁鐵”。上課前,在每個實驗桌上放壹些實驗報告,並讓學生在實驗報告上填寫實驗結果,然後得出結論。通過實驗,學生知道線圈纏繞的釘子通電後具有磁性。
在這壹階段的教學中,學生應註意不要輕易將實驗結果作為實驗結論。教師要積極引導,肯定正確的實驗結果,幫助學生得出結論,並引導學生找出實驗結果和結論相互矛盾的實驗原因。
二、實施四環節實驗教學模式的幾點體會
1.註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能力。
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有很大幫助。在整個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教學中的1和2階段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生積極開動腦筋,以便盡可能多地發現問題、做出假設和設計實驗。教學中的第三和第四階段是培養學生的集中思維能力。
教師不應在學生發散思維的階段(教學時間範圍內)壓制學生的思維,而應積極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意見;在集中思考階段,要積極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
2.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堅持什麽?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原則
教師應在課前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並精心制定研究項目和所需的所有材料。在課堂上,我們主要觀察學生的研究並聽取他們的意見。當學生討論時,教師不應使用詞語或表達來幹擾他們的思考。當學生發言時,教師要善於抓住矛盾,引導他們討論或爭論,並在必要時給予適當的啟發。
3.使用這種模式,教學中的每個階段可能沒有明確劃分。在壹節課中,有時可以將兩個階段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時可以用壹兩句話來連接教學的兩個階段。
教學模式是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發展和完善的,並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在自然實驗課四環節教學模式的正確指導下,整個教學改革過程將科學高效,自然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將大大提高。
小學實驗報告範文二:聽爸爸的話。蝸牛雖小但很強壯。?壹只小蝸牛能有多強壯?我對此有濃厚的興趣。所以,我哥哥和我要做壹個實驗?讓蝸牛拉蘑菇。
壹天下午,我們抓了很多蝸牛,選了三只比較健壯的蝸牛,分別編號,稱了三只蝸牛的重量:1 12g,2號11.5g,3號12g。為了使實驗更加精確,我們還借用了砝碼。
首先,我們用壹根細線將壹個10g的重物綁在蝸牛1的殼上。我睜大眼睛,盯著蝸牛壹。我想,妳現在不驕傲嗎?沒想到,它拉著重物輕松地向前爬去。因此,我在它上面放了壹個10克的重量碼,看到它仍然被毫不費力地拉來拉去。我突然將砧座代碼增加到100克。這時,蝸牛似乎並沒有掙紮,直到我將重量添加到210g。不願面對?。我看見它伸出脖子,四條觸角直立著,身體緊緊地貼在桌子上。我看了,大喊:加油,加油!蝸牛似乎聽懂了我說的話,左右搖擺著,拼命地拉。但掙紮了很長時間後,他沒能爬上多少,然後他悲傷地把頭縮了回去。於是,我們記錄了蝸牛1的最終成就:拉動200克重物。
同樣的方法,我們分別對2號和3號蝸牛做了實驗。結果是2號蝸牛可以拉動240克的重量,3號蝸牛可以拉動260克的重量。
小蝸牛力氣很大,可以拉動比自己重得多的物體。為什麽?隨著我知識的日益增長,我想我將來會知道答案的。
蘑菇栽培觀察報告
去年秋天,我們班買了幾桶香菇進行香菇栽培實驗。我們剝掉包裹在管子上的塑料薄膜,把它們放在事先建好的長方形坑裏。為了保持溫度和濕度,我們在坑的底部和周圍放置塑料薄膜,並用濕布覆蓋。每天中午,我們打開蓋子,通風半小時,並在塑料薄膜上灑壹些水。
半個月後,蘑菇管由白色變成棕色。又過了半個月,蘑菇管的表面變得凹凸不平。然後,突出的地方裂開壹條小縫,小蘑菇出來了,像壹個小紐扣那麽大,棕色的,非常有趣。我們每天給它們通風和灑水,不到壹周,我們的蘑菇就可以采摘了。
采摘均勻後,蘑菇管是輕的,因此我們使用8 #鐵絲在蘑菇管上垂直打兩個孔。然後把它們放在清水缸裏用石頭壓著,浸泡壹天壹夜,然後取出。我們再次把它們放入坑中,並按原樣管理它們。過了十多天,小蘑菇又出來了。
第二批收獲後,我們第三次將蘑菇管浸入水中。在此期間,我們在壹種蘑菇上發現了深綠色的東西,並且它正在逐漸擴大。我問了菌種廠的叔叔。我才知道這叫綠黴,是蘑菇的大敵。按照他的教學方法,我們小心翼翼地用清水洗掉綠色黴菌,並在患處塗上石灰以控制病害。後來,我們收獲了兩批,* * * 5.1公斤蘑菇。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
在(1)12左右,溫度最低,蘑菇發芽最困難,因此我們將蘑菇管移到室外受涼,並在無風的夜晚接受冷刺激。白天蘑菇管在蘑菇床上嗎?熱身?晚上在外面?冷?經過幾次冷熱刺激,蘑菇很快就出來了。
(2)當溫度為10-200℃時,蘑菇不僅長得多,而且長得快。
(3)能在窗戶附近得到壹些陽光的蘑菇比那些得不到陽光的蘑菇產量更多,長勢也更好。
範文3:學期快結束了,我們組的實驗也結束了。由於時間關系,我們沒有按計劃完成所有的室內實驗,而是集中做了兩個實驗。雖然所有的實驗都以失敗告終,但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獲得了很多經驗,並總結了經驗教訓,這是相當有益的。
1.種子的引力:這個實驗我們做了不下三次,因為種子不可能因為各種因素同時發芽。為了使種子在相同的條件下生長,我們必須等待其他種子發芽後才能觀察和做實驗,但最終,壹些已經發芽的種子被浸泡。因此,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二、番茄的培育不足:本學期我們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這個實驗上。從配制營養液到種子發育成苗,似乎經歷了整整壹個學期,卻以失敗告終。
吸取的經驗教訓:
1.種子半泡水是不能發芽的。雖然有壹半是裸露的,但其中壹些正在進行無氧呼吸,這將產生有毒物質,使種子腐爛。
4.平時配制培養液時,由於某些微量元素的用量很少,壹般實驗室總是將元素分成幾份,大量按比例混合在壹起。例如,M.S .培養基分為四個部分:有機、無機、微量和Fe-EDTA。然而,當它缺乏元素時,它不能像營養培養基那樣制備,所以我們采用?首先將各元素的代表性溶液分別配制成溶液,然後添加需要的溶液。這個想法也得到了老師們的肯定。在配制各種缺乏營養的溶液時,很少添加微量元素,所以我們使用它們。壹把槍?,因而也研究了?壹把槍?使用槍的方法只能垂直放置,不能來回搖晃,以防止殘余液體回流到槍中,這不僅會在下次使用時與新溶液混淆,還會導致實驗的不精確。壹把槍?造成壹些傷害。
通過分析,營養缺乏實驗失敗的原因可能是:我們在配制培養基時,由於配制時間過長和溫度過高(放置在實驗平臺上而不是冰箱中),其中的有機物質長了出來,但我們通常將培養的植物放在實驗室的窗臺上,陽光直射使帶有真菌的有機物質破裂,導致植物死亡的情況大致相同,沒有表現出營養缺乏的各種現象。
此外,我們還種植了都雲。雖然宿舍在陰涼處,但我們的植物長勢良好。在自己種植植物後,很明顯水和陽光真的是植物必不可少的無形條件,因為當我們剛開始種植時,我們總是忘記給它們澆水,我們的小麥整天都不會擡頭。
至於戶外,我們對校園植物進行了壹些階段性的觀察,主要集中在兩種不同種類的復葉槭,廣玉蘭和大葉黃楊。據觀察,今年廣玉蘭的花期特別長。廣玉蘭是壹種落葉喬木,通常在3月至4月開花,但今年仍在5月和6月開花。在觀察期間,我們體驗了與大葉黃楊的新生活;我們學校的元寶楓有兩種,壹種是生物學院外的喬木和綠葉,另壹種是圖書館借閱部外的灌木和紫葉。根據考察資料,這種元寶楓被稱為元寶楓。我們以比較的方式觀察了這兩種植物的生長階段。
經過這學期的自主實驗,雖然實驗結果不是很理想,但確實受益匪淺。首先,我們過去沒有自己設計實驗和培養實驗材料的經驗,因此我們鍛煉了探索科學的主動性;其次,團隊精神非常重要。其實做實驗和遊戲壹樣,需要相互配合和默契。靠壹個人是絕對不夠的。再次,實驗結果雖然能說明問題,但重要的是掌握實驗方法,在學術研究中要認真嚴謹;最後是實踐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本學期實驗的壹些經驗教訓,我們將牢記在心,在今後的實驗中努力取得壹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