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意義上最早的防彈衣可以追溯到朝鮮戰爭。當時美軍在朝鮮戰場上裝備了M52尼龍防彈衣,使美軍的傷亡率降低了15?%。壹般來說,如果防彈衣受到保護,它可以阻擋大部分直接擊中人體的致命物體,大大減少胸部和腹部這些關鍵部位的損傷,從而降低死亡的可能性。有了防彈衣的保護,士兵在面對手榴彈、子彈等武器的攻擊時,壹般都能有效抵禦破片和流彈的傷害,大大降低了傷亡率,尤其是死亡率。
那麽,防彈衣是如何防彈的呢?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防彈衣的制造技術經歷了壹系列的發展和變化。金屬、防彈陶瓷、高性能復合板以及非金屬和金屬或陶瓷的復合板等硬質材料都被用作防彈衣的制造材料。這些硬質材料在被子彈擊中時可以吸收主要沖擊力,並通過自身的碎裂和分層減緩彈藥對人體的沖擊。然而,當使用這種堅硬的材料時,無法保證子彈可以完全被阻擋。即使子彈被擋住了,沖擊傷害仍然很大。
隨著技術的發展,防彈衣開始使用高性能纖維,如防彈尼龍、芳綸纖維、腈綸纖維等柔軟材料。這種防彈衣主要通過纖維的拉伸和變形能力來吸收彈藥的沖擊力或包裹彈藥。然而,這種防彈衣也有壹個問題。對於沖擊力強的彈藥,它不可能有足夠的能量阻止它進入人體。因此,復合防彈衣又出現了。
這款防彈衣結合了軟硬材料,將兩種保護機制融為壹體。當子彈擊中防彈背心時,它首先接觸堅硬的防彈鋼板或加固的陶瓷板,這消耗了子彈的大部分能量。作為第二道防線,軟質防彈材料可以起到緩沖作用,消耗子彈的剩余能量,從而達到防彈的目的。然而,彈藥爆炸的碎片對人體的威脅也很大。為了解決這壹問題,需要使用拉伸能力強的柔軟材料在切割和拉伸防彈織物的過程中消耗自身的能量,以盡可能地確保士兵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