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頒獎儀式上,這位82歲的科學家是壹位完全和藹可親的鄰家奶奶。五分鐘的簡短幽默的演講中出現了法語、英語、漢語等五種語言。我沒看稿子,也沒看小抄。節奏平穩,發音清晰。簡短的講話贏得了幾次掌聲。
張彌曼:他從事古生物學研究已經60多年了。
我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研究生涯始於大約60年前。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的中國科學家張彌曼在巴黎參加頒獎典禮時幽默地說,她當初選擇專業不是出於興趣,而是響應國家的號召,但做了研究後“覺得很有意思”,就像“先結婚再談戀愛”。
張彌曼和其他四位女科學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被授予今年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她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彌曼在榮譽面前很卑微。她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笑著說:“我成為科學家是歷史的偶然,獲得這個獎也是歷史的偶然。我只是早前對中國fleshfin魚類化石做了壹些研究,提出了壹些看法。”?
張彌曼今年82歲,長期從事比較形態學、古地理學、古生態學和生物進化研究。此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張彌曼被授予這壹獎項是為了表彰她開創性的研究工作,為研究水生脊椎動物向陸地進化提供了新的視角。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設立。該獎項每年頒發給世界各地為科學進步做出傑出貢獻的五位女性,以表彰她們的傑出成就,支持她們的科學研究。
在幾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張彌曼經常背著30多斤重的袋子,獨自跋涉在曠野中,尋找化石。張彌曼對科研要求極其嚴格。在她對全鰭魚——楊氏魚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後,對全鰭魚是四足動物祖先的判斷提出了質疑,引起了國際上對四足動物起源和肉質魚類進化的討論和反思。
魚肉包括肺魚和全鰭魚。“是肺魚更接近四足動物還是全鰭魚更接近四足動物?這個問題很復雜,我認為還沒有解決。”張彌曼說。
1960年,張彌曼從莫斯科大學地質系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工作。20世紀80年代,她去瑞典深造。時至今日,年過八旬的張彌曼仍能說壹口流利的英語和俄語。
留學拓寬了張彌曼的視野,重視國際合作。“古生物學無國界,在這個領域有很多國際合作和交流。還需要閱讀各種語言的文章,甚至是壹些比較老的文章,比如19世紀的文章。”對於沒有翻譯的外文文獻,“只能用字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