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中國哪個姓氏只用兩筆就能寫出來,卻很少有人能念對?

中國哪個姓氏只用兩筆就能寫出來,卻很少有人能念對?

能知道“是什麽”這個詞的人,壹定大多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或工作者。其實“滅”字還是壹個多音字。《新華字典》解釋說,念“滅”字時,表示因困倦而把眼睛瞇成壹條縫,或眼睛微瞇瞇眼,多表示不滿或輕蔑;第二,讀“niè”,是姓氏。

“篾”姓起源於周朝,其歷史也與卿大夫有關。西周時期,周武王統壹全國後,把皇位傳給周康王,封呂衡為衛國大醫,並給他聶北(又名“密北”,今山東茌平縣賈寨鎮)作為封地。

呂恒是齊國陸機的兒子,姓蔣,(後改為聶氏本人),本名恒,曾在衛國為官。他得到封地後,以“聶北”中的“聶”為氏,表示封地在聶北,他建城,名曰“聶城”。

按照古代男人的習慣,姓氏是貴族特殊權利的象征。所以男性在得到封地後,往往以封地為姓,以示自己在壹方對土地的統治權。

宋代學者鄭樵說:“姓(商周)與貴人不同,貴人有姓,低賤無姓而名”。王公貴族有很多特權,他們視為身份象征的“姓”當然不允許普通人使用。

而且在古代宗法社會,貴族默認“男稱‘姓’,女稱‘姓’”,不允許女性有‘姓’。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如果有人用錯了姓,就會被嘲笑諷刺為無知。

但在古代通訊交通極度不發達的年代,生活在偏遠地區的普通人或者遠離貴族的普通人,並不知道這樣的繁文縟節,也不遵守這種非常特別的稱謂。

漸漸地,姓氏不再尊貴,尤其是到了西漢,平民出身的劉邦成為開國皇帝,家族貴族的觀念開始被打破。連當皇帝的劉邦都沒有姓,百姓還執著於什麽“貴人有姓,低賤無姓”?所以西漢以來,姓就是姓,姓就是姓。兩者沒有太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