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中山國歷史

中山國歷史

歷史上又稱琉球王國,是中國大陸(臺灣省島東北)以東、九州島西南海域的壹個群島。和古代日本壹樣,關於其國家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在中國古代史中找到。隋書有壹部琉球傳。據1650年寫成的全國第壹部用中文書寫的民族史《中山石堅》記載:“我們建立我們的王朝時,神淘建了很久。”“當初還沒有琉球這個名字。幾萬年後,皇帝命令禹騎著魏竹寬去參觀不同的風俗,從這個國家出發。從遠處看萬濤,蜿蜒曲折。若浮於水中,亦名琉球。”也就是說,在中國隋朝時期(581 ~ 617),這個國家叫琉球和邱。根據中國的經典,秋是龍的壹種。至於散落在海洋中的琉球群島,稱之為琉球是非常形象的。但也許是因為古代中國視龍為中國帝王的象征,史家在書寫歷史時有所忌諱,所以“隋書”將其改為諧音“琉球秋”。

明朝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楊載帶著書信前往琉球,他稱之為琉球。從此成為正式名稱。可見連琉球王國的名字都是中國取的。據《特誌》記載,聖旨上說:“我為臣而升戴,當了皇帝,必有大明、建元洪武之銜。就是派使節出國,告訴我要什麽,使節就來,蠻族首領就來朝貢。但琉球位於中國東南部,遠離海外,尚未見報道。我在給妳傳遞壹個信息,妳知道的。”這道聖旨是壹種和平外交,沒有任何威脅和恐嚇,只是它假裝是中國的中心,使用了中國歷代皇帝使用的“蠻夷”字眼。於是,琉球王國中山王察都首先接到聖旨,立即派王迪泰隨楊載來華,擔任封臣。"因此,琉球開始經由中國開啟人文改革的基礎."(見1725年琉球王國用中文寫的《中山二正史》。)繼中山皇後、琉球山南王成察都、琉球山北王巴尼子之後,次年也向中國皇帝進貢。當時琉球“隔三山”,兵戎相見。明太祖得知此事後,去見趙雲:“使者從海上歸來,說琉球三王互相爭鬥,棄農傷民。我不忍心聞它。”所以要求他們“能言其情,能息其兵,能養其民,能興其國。”最後三王真的不打了,不打了。足見皇帝中國此時在琉球享有高度的政治權威,當時琉球實際上是中國的附庸國。

根據《琉球王國史》和各種史料記載,自洪武十六年(1383)以來,歷代琉球國王都曾向中國皇帝冊封,正式確認君臣關系。這種關系持續了五個世紀。即使在日本慶十四年(1609),日本薩摩藩(今鹿兒島縣)入侵琉球,琉球王國在薩摩藩的制約下依然不變。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向琉球“賜福建人三十六姓”。這些來自中國的移民主要向琉球傳授了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琉球王國也主動要求送禮。例如,在1606年,當國王商寧被追封時,他要求明朝人歸化。例如,來自中國的蔡美兒是蔡襄的後代,而林是家族的後代。同時,琉球國王也經常送子女到中國留學。

從明朝洪武五年(1372)開始,琉球王國壹直使用中國的年號,壹直秉承中國正朔。(直到清光緒五年(1879),日本強行“廢琉球設縣”)琉球王國的官方文件、外交條約、官方歷史都是用中文書寫的。就連首都琉球村的宮殿也是朝西而不是朝南,充分表達了對中國的仰慕。琉球人也與日本人做生意,但每當中國向琉球派遣特使時,假名、和歌和寬用都將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穿著唐裝。琉球還與中國合作抗擊日本侵略者,這在明史中有記載,如嘉靖三十六年(1557)。“第壹,日本侵略者從浙江戰敗,到達琉球。世子商遠派兵攻打,把他消滅了。在中國被掠奪的人,有六個被歸還了。”

1609年,沙馬“以三千兵侵其國,擒其王,移其器,掠其器”(《明史》)。當時琉球王侍從所寫的《Xi庵日記》記載:“猶如家家日記,代代相傳,七寶俱失!”薩軍將琉球國王商寧等100多人俘虜到鹿兒島,歷時三年零五個月,迫使商寧國王屈辱地承認“納貢”。同時還強行占領了琉球北部的五個島嶼。但即便如此,也沒有改變中國與琉球的關系。例如,據《明史》記載,萬歷十四年(1616),“日本有取雞籠山(其地名為臺省)之計”,當時受辱的商寧國王仍不忘“遣使來聽”,通知中國防備日本侵略。清朝入主中原後,中國與琉球的關系得以維持,貿易和文化交流進壹步擴大。

但明治維新後,日本迅速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原來沙馬對琉球的侵略掠奪只是對日本西南壹個島嶼的搶劫。現在,日本要侵略擴張整個帝國主義國家。明治初年的《征韓論》中就提到要占領琉球。明治五年(1872),日本在琉球使者訪日時,突然強行讓琉球國王做藩王,列入所謂“中國籍”。這是明治政府強行改變日本與琉球關系的第壹步。而這些行為,在那個時候,都是秘密進行的,瞞著中國。從此,琉球成為所謂的“日清兩屬”。接著,日本政府不斷施加政治和軍事壓力,進壹步脅迫琉球斷絕與中國的隸屬關系,但每次都遭到拒絕。比如1875年8月5日,琉球王尚泰回復日本人的信,說不能“忘中國千古大恩,失信於人”。他還提到了所謂的“屬於兩國”,稱“中國過去是隱藏的,所以請向中國說明,采取明確的措施”,並表示“願為兩國效力,永遠勤奮”。但日本仍不肯放棄。

面對日本政府的種種迫害,琉球各國不斷向日本請願,要求維持中琉關系,保持琉球國家制度不變,同時也向西方國家的大臣發出外交援助信函。日本惱羞成怒。6月1879 65438+10月10日本《朝野新聞》居然說“琉球奴隸鄙視我日本帝國”!因此,日本決定不顧國際公法和琉球臣民的意願,加速吞並琉球。1879年3月,日軍秘密向琉球派出軍警人員,采取突然行動,命令琉球國王的代理人今木親王在琉球村交權。4月4日,日本悍然宣布“棄琉球立縣”,即改琉球為沖繩。隨即,他們大肆掠奪中國與琉球之間的文件、文物和珍貴印章,以及琉球的政府檔案,企圖毀滅和隱匿歷史見證。並逼迫商臺王等人去日本。此時,琉球王國仍誓死抗爭,血淚抗議,並秘密派官員到天津向李瑟娥洪章,要求中國“天天離境”。清政府也與日本發生爭執,但未能出兵援助琉球。當然,這也與清政府的腐敗和實力衰落有關。當時琉球官員林世功在北京英勇自殺,以死抗議日本侵略,以死要求中國出兵。但是,“為己之國”的琉球還是被日本滅絕了!然而,抵抗運動壹直持續到中日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