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和孩子談錢?跟孩子談錢,妳在說什麽?有三個問題:錢從哪裏來?怎麽花?如何用金錢衡量壹切?
我們先來看第壹個問題。錢從哪裏來?
首先,明確賺錢的標準。
給錢只是為了額外的事情,而不是孩子本該做的事情,避免他把什麽都當成交易。另外,如果她不遵守各種行為規範,比如不按時完成作業,就會被扣錢。
那麽林好能做些什麽來賺錢呢?
有兩種方法:
壹是完成額外的學習任務:
比如自學思考,自學小步學習機。
1:每視頻學習壹個知識點,並正確做好所有習題,將獲得10元獎勵。
2.主動抄字典、詞典、好詞、好句、好段,正確使用,可獲得10元獎勵。
3.各科主動做題,保證正確率95分以上,將獲得10元獎勵。
4.主動改正錯題並抄在錯題本上,獎勵2元。
另壹種是為家庭做出額外的貢獻:
比如給爸爸媽媽讀完壹本書,可以賺10元。書厚的話可以賺20塊錢。
第二,明確裁判。
在我們家,媽媽是唯壹給錢的人,也是零花錢水平和獎勵標準的唯壹評判者。
第三,有儀式感。
我們自己賬上的每壹筆支出都會清晰準確的記錄在EXCEL文件裏,形式莊重嚴謹,完全公開透明。我還把EXCEL上傳到了網絡雲端,這樣林好想查的時候,隨時隨地都可以在電腦和手機上查。
這其實是對孩子壹種公平的、即時的、持續的反饋,讓他知道壹切都是需要努力才能得到的,努力是有成果的。
錢的來源解決了,那怎麽教孩子花呢?
首先,勞動所得可以自由支配。
林好的存款壹部分來自努力工作,另壹部分來自壓歲錢,由單獨的賬戶管理。
春節短短幾天就能拿到壓歲錢,所以孩子花起來很容易,沒有負擔和標準,來去自如。因此,我們規定,雖然壓歲錢屬於林好,但必須征得父母的同意才能使用。不同意就不能用,留在賬戶裏。
而林好的勞動收入完全可以由他自己支配。如果林好想買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是好的,那麽父母可以贊助壹半的錢,妳可以支付壹半。如果我們不同意買林好想買的東西,只要妳願意承擔全部費用,妳就可以買。
此外,我們將承擔家庭定期支付範圍內的費用。對於那些不在正常家庭支付範圍內,但林好想做的事情,他可以自己花錢。
比如妳吃完飯想吃冰淇淋,可以讓我們買單。如果妳沒有吃完飯,但是飯後想吃冰淇淋,那就得自己掏錢了。
如何用金錢衡量和管理自己的欲望?
個人賬戶的誕生將使林好的金錢觀發生巨大變化。您將有三個變化:
第壹,妳不會買任何妳想要的東西。林好,在妳要求什麽之前,妳會知道誰付錢,要花多少錢。如果非要自己掏錢,價格又比較貴,那就克制現在的需求,耐心等待。
第二,林好會計劃什麽更值得買,什麽以後再說。比如和我們壹起出去吃飯,總是先吃自己點的,免得忘了吃,自己掏錢。
其實,認識到錢的存在和影響只是第壹步。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進壹步理解金錢的意義,主動調整自己的行為。那怎麽做呢?母親的方式是提問,讓孩子說說每樣東西值多少錢。
由於缺乏認知能力,孩子看待事物往往只看到兩端:對與錯,好與壞,對與錯,沒有中間地帶。但貨幣是壹種天然的量化工具,就像尺子壹樣,可以衡量復雜的東西,包括人的欲望。當孩子知道自己願意在這上面花多少錢的時候,他就能知道自己想要壹件東西多少錢。
比如妳喜歡樂高店裏的幻影忍者積木,但是它的標價是1699元。所以媽媽問妳,如果樂高商店降價,妳願意買多少?林好說,100元。媽媽又問:要多少錢,妳會毫不猶豫的買?林好的回答是,免費或50元。所以妳看,妳不是那麽渴望這個積木。妳看,價格變了,行為就變了。同樣,這個尺子也可以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欲望。
比如很多家長很頭疼,不知道怎麽控制孩子看動畫片的時間。媽媽同意妳每個周末可以玩30分鐘,但是需要用自己的錢買。價格是壹分鐘壹元。經過深思熟慮,林好決定每個周末只看20分鐘,所以只需20元。
媽媽還會每天和林好做壹個小測驗:想想看,從1到10,妳有多喜歡壹件事?真討厭。通過這樣的壹問壹答,孩子會知道,越喜歡,越願意付出金錢去得到。
所以,錢本身沒有魔力,但是可以幫助兩個有價值的東西互相交換,但是任何雙方自願達成的交易,必然是雙贏的。我希望我們可以把錢作為壹種工具,我希望林好的時間使用和欲望控制能夠合理。
母親對待金錢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明白金錢作為工具的作用,交易的作用和壹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凡事都有代價。更重要的是,錢強化了孩子的責任感——我掙錢買我想要的,買了就歸我。我有權利也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