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胡塞爾術語生活世界:我們生活的世界,連同它的日常對象和思想(現象、行動者和語言表達),就像它呈現給使用者壹樣。因此,和語言使用者壹樣,使用中的語言也構成了生活世界的壹部分。
3.生活世界具有認識論的優先性。歷史上,科學不僅起源於生活世界,而且生活世界是使科學活動成為可能的認識論前提。
4.現象學的任務不僅僅是描述現象(工具、意圖、同伴等。)出現在不同的語境中。其更深層次的目標是發現在生活世界中使人類行動(包括科學活動)成為可能的條件。目標是發現人類行動的意義和合理性的條件。
5.在《存在與虛無》中,薩特認為自由具有建設性的意義。自由作為行動的必然條件具有邏輯地位:說某人行動意味著某人在某種意義上有意和有意識地行動。自由構成行動,正是因為自由,行動才有可能。本文以胡塞爾的四部主要著作為基礎,闡述了胡塞爾現象學思想的發展歷程:從現象學的建立到先驗現象學的轉變、主體間性現象學的提出以及生活世界理論的探討,勾勒出胡塞爾現象學的心路歷程。胡塞爾哲學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前現象學時期(1900之前)、前現象學時期(1901 ~ 1913)和後現象學時期(1913之後)。
像20世紀早期的許多西方哲學家壹樣,胡塞爾從數學開始了他的學術生涯。起初,胡塞爾在大學裏學習天文學和數學,熱衷於探索數學的基礎。他在維也納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學位,後來成為著名數學家K. Weierstrass的助手。在這裏,維爾斯特拉斯的個性和學識對胡塞爾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同時,數學所要求的清晰和準確也壹直影響著他。對數學基礎的尋找使他轉向對邏輯基礎的尋找,這使他壹步步進入哲學領域。在後來成為捷克斯洛伐克第壹任總統的同胞T·馬薩裏克(T Masaryk)的指導下,胡塞爾回到維也納大學,聽了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布倫塔諾的課。最後,在布倫塔諾的影響下,胡塞爾徹底轉向了哲學,開始了他壹生的“哲學漫遊”。他後來回憶說:“我是在聽了布倫塔諾的演講後決定選擇哲學作為我的終身事業的,因為他的演講讓我樹立了壹個信念,那就是哲學也是壹門嚴肅的工作,它可以用最嚴格的科學精神來對待,也必須用這種精神來對待。”
正是基於這樣壹種信念,胡塞爾把建立壹門哲學看作是壹門嚴格的科學,從而為所有其他科學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他畢生的目標。胡塞爾的壹生是典型的德國學院派哲學家的壹生,就像海德格爾曾經描述亞裏士多德壹樣,“他出生,他工作,他死亡。”
而且胡塞爾視哲學為生命,對哲學有獻身精神,是宗教哲學家。為此,胡塞爾壹生致力於在頭腦中建立壹種嚴格的科學的哲學,他自稱是哲學的“永恒”的探索者和漫遊者。不管胡塞爾是否真正做到了他所說的“作為嚴格科學的哲學”,也不管別人如何評價胡塞爾的現象學哲學,至少在胡塞爾看來,他的現象學就是這樣壹種嚴格科學的哲學,他甚至驕傲地宣稱:“現象學可以說是所有現代哲學的秘密視野。”
對此,我們可以說,胡塞爾的現象學仍然屬於現代西方哲學的傳統,胡塞爾可能是現代西方哲學家中最後壹個傳統意義上的“純粹哲學家”。在他之後的現代西方哲學家很少有人像他壹樣把哲學作為壹門嚴格的科學來追求,也沒有哲學家探索出壹種絕對的、永恒的基礎。相反,他們試圖將哲學排除在科學之外,同時,將哲學作為所有科學的基礎加以消解。或許,正因為如此,胡塞爾和他的現象學在哲學史上更為重要。
胡塞爾的思想以邏輯研究為標誌,大致可以分為前現象學時期和現象學時期。基於研究的需要,本文主要對胡塞爾在現象學時期的思想發展做壹個描述性的介紹。這個簡單的介紹以胡塞爾的四大著作為其“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