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草書作品

草書作品

草書書法作品有:

1腹痛帖

《腹痛帖》刻於宋嘉三年(1058)石刻上,唐代傳於張旭。相傳為宋僧顏所作,但歷來為張旭所傳。內容是壹本微不足道的書。

2,“自我敘事帖”

《自敘帖》是唐代書法家懷素於唐大歷十壹年或十二年(776年或777年)創作的壹幅草書作品。它是壹種紙基墨水卷軸。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自敘帖》是懷素生平簡介,還記錄了顏真卿、張煒、戴叔倫等贈詩。全篇皆狂草,筆與筆居中,如錐形畫圖沙盤,縱橫斜直,無所不管;

整卷強調連綿的草勢,用筆上下翻動,左右急動,起伏不定,急快輕重,充滿條條框框,變化奇特,精神激蕩,是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3、《聖母院》

《聖母院》是唐代野草僧懷素為東陵聖母院所作。

《聖母院》成書於公元793年(唐貞元九年),懷素晚年從家鄉湖南遊歷,途經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夷陵鎮(舊稱東陵)。內容描寫晉代杜、康二仙的女兒升天為江淮百姓祈福的故事。

《聖母院》是懷素晚年的代表作。華麗、平淡、冷靜、失意,筆法和諧,要有章法。

《聖母院》不僅吸收了王獻之的精神和張旭的肥筆,而且將漢代的筆法融於壹爐,這是懷素的壹個裏程碑。

4.“吃魚驛站”

吃魚驛站也叫吃魚驛站。有“希臘字半印”、“司馬軍印”、“趙家子昂”、“項印”等印章收藏。

明代顧復的《人生波瀾壯闊》,清代卞永玉的《格調古堂書畫集》,清代吳升的《大觀錄》。帖前有米題寫的“韓震”字樣,帖前有向題寫的“唐懷素草書食魚帖”小字標識。

5.林散之的中日友好詩書法。

林散之的《中日友好詩手卷》簡稱“中日友好詩”,是林散之為日本書法代表團3月訪華特別創作的壹幅草書長卷,1975。由於特殊原因,它沒有被寄出,成了林散之自己的手稿。

中國只有三個,這個是最好的。專家評價其為“神作”、“林散之第壹草書”、“林散之之王”,堪稱“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