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年,法軍戰敗。根據英法兩國簽署的停戰協議,法國軍隊必須將包括羅塞塔石碑在內的重要埃及文物移交給英國軍隊。1802年,英國軍隊將這些石碑運到倫敦,存放在英國文物協會。同年7月,該學會對碑文的希臘部分進行了拓印,並將其寄給了英國學者和其他致力於破解象形文字的學者。直到1803年初,碑刻上的經文和流行文字拓本才問世。同年,這塊石碑被送往大英博物館,成為其無可爭議的珍寶。
羅塞塔石碑由花崗巖制成,高118厘米,寬77厘米,厚30厘米。流行風格的前14行缺少每行的開頭,希臘語的後27行缺少每行的結尾。1802,瑞典學者約翰?約翰·阿克布萊德發現,在聖書上皇家名稱的橢圓形圓圈中,皇家名稱是用字母拼寫的。
法國學者商博良認為,由於這三種字體在內容上是對應的,如果聖書中的每個符號都代表壹個獨立的事物、動作或概念,那麽符號的數量應該與希臘語中的符號數量壹樣多。然而,這塊石碑上只有486個希臘字符,但聖書上卻有1419個象形文字。考慮到經文中有壹些缺失的部分,實際數字應該更多。換句話說,不是所有的符號都獨立表達它們的含義。他進壹步發現* * *有166個符號,而不考慮重復的象形文字。字母太多,單詞太少。
尚·梁博關註王明圈子中的符號。當時人們普遍認為,當其他語言的名字出現在王明的圈子裏時,就用象形文字來表達聲音。此外,沒有特別使用符號來表達聲音。除了羅塞塔石碑,商博良在其他碑銘中發現了更多的王明遠。他不僅找到了羅馬帝國統治者亞歷山大大帝和托勒密的名字,還發現了壹個驚人的發現:羅塞塔石碑上用於拼寫外國名字的字母實際上出現在古埃及新王國的通用名稱中,即拉美西斯和圖特摩斯。商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為:通俗體只是聖體的簡稱,兩者的語法規則是相同的;通俗體是壹種比聖餐體和牧師體更簡潔的寫作形式。象形文字本質上是字母。商於1822年發表了這壹研究成果,標誌著埃及學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