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
同義詞:不要自大,謙虛謹慎,不要成功。反義詞:做壹個好老師,自負,為自己驕傲。
用法:動賓式;作主語、謂語和賓語;帶著贊美,形容虛心求教。
解釋:我願意向知識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會感到尷尬。
來源:公也昌,先秦《論語》:“敏而好學,而不恥於問,是謂之文也。”言和總結:“下壹個問題指的是任何在自己之下的人。”
例句: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成語故事:
魏大夫孔昆,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壹個很謙虛的人。孔萊死後,魏王為了讓後人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封他為“文公”。後人就尊稱他為子。
子貢,孔子的學生,也是壹個愛國的人,但他不認為孔子值得如此高的評價。有壹次,他問孔子:“孔子的學識和才華雖然很高,但比他更優秀的人還是很多的。為什麽要封他為‘文公’呢?"孔子笑著說:"孔子非常好學,非常聰明,如果有什麽不懂的地方,即使對方地位或學識不如他,他也會大方而謙虛地請教,壹點也不以為恥。這是他難得的地方,給他“文公”的稱號也不會不合適。"經過孔子的解釋,子貢終於明白了。
“不恥下問”形容人謙虛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