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方言中的廣東
讓壹個從未學過外語的中國人聽法語和德語,他可能會認為這兩種語言聽起來都像胡言亂語。同理,大多數北方人對“粵語”的印象是“壹種聽不懂的話”。事實上,廣東方言主要分為三類:粵語、客家話和潮汕話,分別由廣府人、客家人和潮汕人使用。歷史上三種方言進入廣東的時間和方式有很大差異。
“潮州人福建始祖”
然而,潮汕人和潮汕話的起源卻截然不同。潮州人有句話叫“潮州人閩祖”,可見壹個人祖先的來歷。福建是壹個山區,人口有限。歷史上福建人壹直在外遷,從遼東半島到海南島的中國沿海都有福建移民的後代。作為福建最受歡迎的姓氏,林可能是最好的例子來說明福建移民在中國的廣泛分布。如今,沿海的大多數林姓都可以追溯到福建,甚至遼寧榮成、文登、大連等北方的林姓也可以在福建莆田找到祖先。
與福建相鄰的潮汕地區有壹個由韓江、榕江和練江三條河流形成的沖積平原。這裏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自然成為福建移民居住的首選之地。在潮汕地區,林氏是第二大姓氏,占總人口的近8%。相比之下,廣州的林姓只是第十大姓,僅占人口的2%,這印證了“潮汕人是福建人祖先”的說法。由此,福建移民帶來的閩南語發展成為廣東另壹大方言——潮汕話。
客家話帶來客家話。
雖然粵語和潮汕話都存在於嶺南地區,但由於分布區域不同,可以說總體上是和平的。然而,宋代以後,隨著壹批新移民的進入,粵語和潮汕話都面臨著壹種新語言的挑戰,而這種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就是客家話。
顧名思義,客家話就是客家人說的方言。雖然有人認為客家人南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但就地方誌而言,客家人南遷嶺南的時間晚於廣府人和潮汕人。當時廣東肥沃的平原基本上都被開發了,所以客家人經常居住在不易開發的山區,比如興寧和梅州。宋初《太平宇宙》中記載,星美壹帶仍以畬瑤為主,梅州客家人僅300戶,潮州無客。不到壹百年後,元豐九於之的客家人成功地在興美地區“反客為主”。
隨著廣東省人口的不斷增加,當地人和外國人之間因生存競爭而產生的對立情緒也不斷滋生,清廷對此進行了挑釁,甚至引發了大規模的戰鬥。例如,在今天的四義地區(珠江三角洲西岸的臺山、新會、開平和恩平,統稱為四義),當地人和遊客之間的戰鬥尤為激烈。據悉,“十四年的仇殺,屠殺了數百萬人”。
長期的大規模戰鬥對客家人造成的傷害遠遠超過廣府人。雖然英勇善戰,但珠三角畢竟是廣府的大本營,廣府人壹般都有壹些親戚朋友,在戰鬥失敗逃亡的情況下可以投靠。相比之下,如果客家人被迫離開家園,他們往往無處可去,成為土匪,並成為政府軍的目標。
最終,為了解決土人與客家人之間的爭鬥問題,清廷將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客家人送回粵東甚至外省老家。今天,江西南部的許多客家人在當地人和客家人之間的戰鬥後從廣東搬到了江西。這壹系列的變化導致珠江三角洲的客家人數量急劇下降。例如,在四邑當地客家人之間的戰鬥之前,客家人約占當地總人口的五分之壹,但塵埃落定後僅占百分之三。客家話在珠三角的影響力已經大大降低,因此客家話在珠三角失去了進壹步擴張的可能性。
自塵埃落定以來,珠江三角洲的粵語在與客家話的競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優勢,分散的客家人逐漸被粵語同化。根據近幾年的研究,只要說粵語的比例達到10%以上,整個村莊就會逐漸選擇粵語作為交流語言,但客家話將被粵語“強勢統壹”。但在梅州、惠陽等地,客家話的地位依然牢不可破,粵語也無能為力。粵東潮汕方言對窗外的事情充耳不聞,繼續經營著自己的壹畝三分地。這樣,廣東的三大方言終於達到了壹定程度的平衡,各說各話的格局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