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國難中誕生的“嶽家軍”:烏合之眾被錘煉成威武之師

國難中誕生的“嶽家軍”:烏合之眾被錘煉成威武之師

忠誠的嶽飛,壹場悲劇的誕生。

“莫須有”的悲劇是如何誕生的?古往今來,人們發現幹涉預備役的建立、犯下抗命、反對和談、全副武裝等原因,似乎都不能證明嶽飛必死無疑的結論。在冤案疑點重重,無法還原歷史細節的情況下,多重因素的合力成為了唯壹可以接受的解釋。然而,在中國歷史上,軍事強人與皇權的緊張關系由來已久,雙方經常進行妳死我活的鬥爭。郭子儀為“重建唐朝”做出貢獻的例子很少,但他死得很好。再加上趙宋武將的壹貫猜忌,嶽飛的悲劇是偶然中的必然,在帝王時代會多次上演...

緣起:國難中誕生的“嶽家軍”。

說到“嶽家軍”,就不能不提到《滿江紅》中那句耳熟能詳的“靖康之恥,尚未雪,朝臣之恨,何時滅!靖康二年(1127),十壹月的“靖康之變”導致了北宋政權的滅亡,也使宋太祖、趙匡胤苦心建立的軍事權力高度集中到皇帝自己的軍事體系中。原來朝廷直接控制著全國最大的戰鬥力(皇軍),而“不準專治其兵”的局面,隨著八金軍第二次侵華戰爭中數十萬皇軍的死亡或崩潰而消失。東京(開封)失陷和“北獵”的國難之後,在江南重建的宋政權,名義上雖名為“中興”,實際上與“草創”無異:晉軍鐵騎南下追擊,逼得這位康王“泥馬過河”,甚至壹度流放海上;而宋廷中央“根本沒有正規軍,要抵抗女真人的負擔,很大程度上要靠擴充私軍、吸收流寇軍隊而逐漸龐大起來的將領”。

建言三年(1129),南宋統治機構終於初具規模,終於將駐紮在抗戰前線各軍事地點的野戰主力統壹為“禦前第五軍”,第二年改為“神武第五軍”;紹興五年(1135),因“神武”是當年北齊的軍名,故改為“營護軍”。雖然名義上被中央政府收編,但人們仍然習慣用將軍的名字稱呼他的部隊。比如張浚的軍隊叫“張佳俊”,韓世忠的手下叫“韓家軍”,士兵和將軍之間的私人隸屬關系很強。這在北宋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謀反行為。即使老陽公爵如此著名,但他也是壹支可憐的軍隊。他手裏連壹支骨幹軍隊都沒有。只有在戰爭中,他才有壹支由來自不同分支的帝國衛隊臨時拼湊而成的軍隊。

南宋初年,統兵將領不僅長期手握重兵,而且權力更大。他們可以在第壹次行動後采取行動,並在其管轄範圍內廉價地采取行動。上馬管兵,下馬管民。軍權財權都在掌握之中,基本都是轄區內的土豪。在滿腦子宋太祖“壹杯酒解甲歸田”的平民群體看來,簡直就是唐末五代割據的歷史重演。有人(不是秦檜)寫信給宋高宗,說所有的軍隊只知道他們有自己的指揮官,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還有誰知道皇帝?這些文官只記得北宋初年奪取藩鎮之權是制造“天下無物五十年”的好辦法,卻沒有看到這“五十年”裏宋軍對外戰爭的蕭條,更忘了靖康之恥其實是北宋軍事制度的大暴露 也就是“四方太帥了,什麽都做不了,卻不知道做什麽”,結果就是整個中國北方的淪陷! 在金人強兵四面楚歌的形勢下,南宋當局將權力下放給統兵將領,是與時俱進的舉措。只有這樣,統帥們才能擁有更多的權力,才能增加保衛國土禦敵的責任感,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轄區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抵抗金軍——畢竟打得贏才是硬道理,“政治正確”只能暫時放在壹邊。結果北宋只有“楊家將”,南宋卻出現了“嶽家軍”。

嶽家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建言時期留在東京的部隊。金軍在北宋滅亡後暫時回到北方,壹向主張抗金的宗澤成為東京的留守者。他收編了大量的潰兵和起義軍,積極聯系河北省的抗金武裝。當時兵權很盛,號稱百萬。參軍的嶽飛在宗澤的指揮下從基層幹起,憑借戰功壹步步晉升到上將軍銜。然而,在1128年宗澤死後,他的繼任者杜充無能,誌願軍解體。沒過幾天,人心渙散,死了十五個兵,兩江英雄無用武之地,以至於宗澤在的時候,“竊能為兵”,杜充也會變成“皆兵為賊”的感嘆。後來,杜充退守江南時尚有數十萬大軍支援,但面對南下的8金軍卻輕易投降,致使原東京留守師團部隊徹底崩潰。只有嶽飛的隊伍成了碩果僅存。軍隊崩潰後,當時在江淮傅玄師右軍控制下的嶽飛率部轉戰宜興,先後擊敗並收編了幾支占領當地的軍賊、土匪。從此獨當壹面,開啟了“嶽家軍”的傳奇篇章。

南宋第壹個強兵。

紹興十年(1140)嶽飛北伐之前,嶽家軍(官名“營後守軍”)已經發展到以長江附近的鄂州(今湖北省)為根據地的65438+萬人。當時南宋初期,有八萬名震天下的宋廷將軍。淮東韓世忠只有三萬人;遠在四川的吳軍只有6個。8萬人。嶽家軍已經成為南宋最大的軍隊。

嶽家軍10萬大軍中,真正從東京留守時代幸存下來的老人只有2000人左右,南宋當局歷年撥給嶽飛的部隊也不多。嶽家軍的主力是嶽飛自紹興元年(11)五年間,在湖南等地領兵鎮壓不服朝廷的土匪後所征集的壯丁。

受戰爭影響,當時流寇遍布全國。這些人的來源大致有兩個:壹部分來自北方的抗金武裝和各地勤王的效忠;另壹部分是被金人打敗後逃跑的士兵改造而成。對於這些麻煩不斷的潰賊,現在的宋朝廷,敵人的敵人,通常都是息事寧人,重點招錄編制,這就導致了“仕途捷徑無賊,將軍心機只是詭計”和“想得官,殺人放火被招錄”的出現;“在臨時首都賣酒賣醋”之類的俚語,如果妳想發財的話。但潰不成軍的賊中,總有被迫重蹈覆轍的,被嶽飛下令剿滅。但嶽飛在暴動後對大批俘虜的慷慨對待令人驚嘆,除了罪魁禍首,他誰都不問(甚至拒絕了宋高宗在江西大屠殺的密令)。老弱被放回田裏,而身強力壯的被征召入伍,成為“嶽家軍”的壹員。紹興二年(1132)二月,嶽飛剿滅土匪曹誠的部隊並編後,兵力倍增至24000人,已與其他將領韓世忠、劉光世、張軍並駕齊驅,三年後,嶽飛奉命鎮壓盤踞在洞庭湖區的“湖賊”楊幺,僅用半個月就消滅了這個朝廷心腹。勝利後,有部將建議嶽飛在定州(今常德)殺敵,以顯示自己的軍力,讓當地百姓“知道自己怕什麽”,但嶽飛嚴詞拒絕。從此,幸免於壹次中毒的當地百姓對嶽飛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直到幾十年後的宋孝宗惜春時期,常德人仍對“嶽書香”心存感激。並且楊幺手下的原丁莊被編入嶽家軍,大約有五六萬人,遠遠超過了消滅楊幺之前嶽家軍的兵力數量。

如果只有十萬之多,這樣的軍隊其實不靠譜。北宋皇軍最多1萬以上(可見林沖的80萬禁軍教頭是貨真價實的),但軍紀松散,連戰大敗。遼、金、西夏都成了犧牲品,說明壹支軍隊如果只是人數多,那只是烏合之眾,更何況嶽家軍中的士兵大多是從敗賊中招募來的,本來就是無法無天,沒有紀律的。

而以這些原始真烏合之眾為主的嶽家軍,在史籍中卻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掠奪”而聞名,不僅在當時,甚至在中國古代都是出類拔萃的。昨天盜賊橫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如今他們在嶽家軍聽話,被勒令取締。如此奇跡般的變化背後,是嶽飛的軍紀,在歷史上以軍紀嚴明著稱。正如南宋學者周覓在《啟東野話》壹書中所說,嶽家軍的軍紀是“中興第壹”!

嶽飛第壹次出現在南宋的軍事領域,不是因為戰功,而是因為凜然的軍紀。嶽飛曾說:“壹個軍人是離不開的,仁、信、智、勇、嚴五樣東西缺壹不可。立功者有賞,失敗者重罰,嚴令者也。嶽家軍獎懲分明,紀律嚴明。早些年,嶽家軍駐宜興時,浙江各地的官民都遷居宜興,扶老攜幼,把嶽家軍的住處作為臨時避難所。宜興人甚至出資為嶽飛修建了壹座祠堂,以示感謝。沒有其他原因。只有嶽家軍可以“不擾民”。當時的宋將軍幾乎都是用軍隊對人民實行暴力,尤其是張軍,他的軍隊經常以“自由軍”自居;建言四年(1130),宋軍收復建康(今南靖)後,在這座繁華的東南大都市,各路宋軍紛紛淪為強盜,讓壹直受女真鐵騎欺淩的建康人民深受其害。只有嶽飛駐紮在廣德(今安徽),兵近,民“秋無患。“那年秋天,嶽家軍遷到江北臺州,當地百姓同樣閉塞;為此,宋高宗每到壹處都親自下手表揚嶽家軍。邱沒有犯罪。”人們不知道有士兵。"

嶽飛這個農民,最討厭軍人欺負平民,所以軍法非常嚴厲:誰拿了老百姓壹分錢,就砍頭!壹個士兵用壹縷麻繩綁了草鞋,嶽飛追查審問後被斬首!在極其嚴格的管制下,經過多年的軍紀實踐,嶽家軍嚴格的軍紀已經達到了壹個驚人的程度。壹個士兵在湖口縣買柴火,百姓主動少收兩文錢。士兵堅決不肯說:“妳想用這兩個便士買我的腦袋嗎?”紹興二年,曹誠被殺後,嶽家軍駐守江州(今江西九江)。當時士兵殺馬充饑,剪發賣錢,甚至賣妻賣子買米,但沒人敢搶百姓。久而久之,嶽家軍的名聲大了,人們壹聽說別的部隊來了,都逃得無影無蹤,好像遇到了土匪。嶽家軍路過的地方,人們都出去觀看,甚至淚流滿面,激動不已。

當然,嶽家軍的軍紀不僅僅是靠嚴刑峻法來維持的。嶽飛以身作則,與部下同甘共苦,經常與最低級的士兵壹起吃飯,酒肉均分。如果酒太少,不能分給全軍,他就摻水,讓每個人都能喝。軍人露宿野外,嶽飛絕不會壹個人住在營地。同時,嶽飛盡可能善待所有的人。每次朝廷獎勵他們,都是把兵都分了,他什麽也沒拿。有壹次,嶽飛命令壹個部將發放獎勵,把錢給有盔甲的人、輕騎和沒有盔甲的人,部裏會從中中飽私囊。被嶽飛發現後,它立刻去棒殺。生活簡樸的嶽飛,對立功的士兵,壹向是慷慨解囊。張喜安的貼身士兵郭進在莫邪立下了汗馬功勞,嶽飛當即給他金腰帶銀器,把他從壹名普通士兵提拔為八品武官。

在嶽飛的管教下,嶽家軍形成了如山的軍令、雷厲風行的軍風。有壹次,嶽飛帶著奏章派騎士去臨安,路過長江,正好趕上暴風雨,渡口總管禁止他過河。結果騎士說寧願淹死也不要違抗嶽太尉的軍令,然後自己壹個人坐船過河,所有的目擊者都很驚訝。獎懲分明的嶽家軍,對日常演練的要求和實戰壹樣嚴格。士兵們沖上山坡,跳進戰壕,都穿著重甲練習。他的兒子嶽雲在訓練中騎馬滑倒時被鞭打了。俗話說“操場上很難,打起來卻容易得多。”嶽飛壹生謙虛,但對嶽家軍士兵的戰鬥力從不低調。他曾誇道:“某士卒真有用!嶽家軍,擁有中國古代軍隊中最嚴格的訓練制度和戰鬥紀律,成為南宋第壹強兵!

戰士:歷史是傳奇。

“嶽家軍”不僅數量多,而且範圍廣。嶽飛帳下有統制官22人,將官252人,其中主管官84人,將官84人。與此同時,張軍手下的控官只有10,韓世忠手下的控官只有11。

在嶽家軍眾多將領中,有壹位的地位最為特殊,他就是嶽飛的長子嶽雲。當時的宋朝宰相是正壹品,月薪300貫100石米,但僅從二品開始,就有了400貫150石米的俸祿。嶽飛作為朝廷的高級將領,生活在兩鎮和我們這個時代,薪水比宰相還高。即使不算宋高宗經常發放的豐厚禮物,他也完全有能力讓自己的兒子像其他衙內壹樣過上富裕的生活,但他無意偏袒嶽雲和嶽飛。相反,嶽雲可能是嶽家軍士兵中唯壹的例外,他們獎懲分明。他沒有獎勵有功人員,但他受到了壹次懲罰。但在戰場上最險惡的情況下,他必須身先士卒,在槍林彈雨、箭雨中舍命。自從紹興四年(1134年)年僅1134歲的嶽雲第壹次隨父出征,嶽雲就壹直扮演著嶽家軍的先鋒角色,身先士卒。明清以來的許多文藝作品,包括戲曲,都說嶽雲用的是兩把大錘,但實際上,嶽雲用的武器是鐵錐槍。今天的“錘”在宋代被稱為“谷多”,“鐵錐(錘)槍”是壹種能刺能砸的長重型武器,重80斤。可見嶽雲的臂力確實驚人,所以在戰場上勢不可擋。所以嶽家軍都稱他為“常勝官”(官是宋代對男性的尊稱,“常勝”是常勝不敗的意思)。

由於嶽飛對嶽雲功勛的嚴厲處理和壹再隱瞞,嶽雲的官升非常緩慢。因此,在嶽家軍的將領中,張喜安和桂王成為嶽飛級別最高的將領和重要副手。當嶽飛不在軍中時,桂王和張喜安可以代替嶽飛指揮其他控制系統,主持嶽家軍全軍事務。前軍事將領張喜安跟隨嶽飛多年,以忠誠著稱,贏得了嶽飛的信任。

至於廣為流傳的小說《嶽全傳》中最生動豐滿的人物之壹的,官方崇拜嶽家軍左路軍系。他人生的壹大汙點,就是在加入嶽家軍之前,短暫地向金國支持的傀儡傀儡傀儡政權投降。小說中的牛臯魯莽而足智多謀,暴躁而幽默;歷史上的牛臯實際上是壹位智勇雙全的勇士。紹興嶽家軍北伐荊襄六郡時,嶽家軍的另壹員猛將徐擎於四年攻隨州,守備司令王嵩防不勝防。嶽家軍甚至連續壹個多月未能攻下。嶽飛接到報告後,派牛臯去支援他。當他離開時,牛臯只帶了三天的食物和草。結果攻占了隨州,俘敵五千,活捉了王松。他善打,可見壹斑。牛臯的結局也是壹個悲劇。《嶽傳》雖然虛構了壹個“怒金兀術,笑死”的感人故事,卻為設計了壹個大團圓的結局。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中,牛臯堅決反對屈辱和談。終於在1147年(紹興十七年)農歷三月初三,漢奸秦檜秘密命令親信控制田世忠,以招待眾將為名,用毒酒將其殺死。

嶽家軍中間還有壹位驍勇的將軍。《月全傳》的故事原封不動地復制了他結局的史實,也就是說,這個人不再需要任何浪漫,因為他是壹個傳奇。他就是楊再興。楊再興原來是土匪曹誠的手下,他勇猛善戰。在鎮壓嶽家軍的時候,楊再興殺了嶽飛的哥哥範悅,但是嶽飛鎮壓了曹誠之後,他既往不咎,把楊再興據為己有。對嶽飛如此寬容的楊再興從此忠心耿耿,沖鋒陷陣。紹興十年北伐,嶽家軍進逼臨潁,楊再興率領小商河三百騎兵前哨,突然遇到了金軍的主力,數萬金軍圍了上來。楊再興等人無所畏懼,帶領300騎士拼死壹戰。金軍的箭如飛蝗。楊再興每次射箭都是斷軸繼續殺。可惜馬陷進了小商河,被金軍射成了“刺猬”,但他和他的戰馬依然屹立在河中。此役,楊再興率軍斬殺8金軍統帥下的2000余人,全部死於300名精騎,堪比波斯帝國斯巴達300壯士抵抗數十萬大軍的傳說。金軍撤退後,嶽家軍在日暮如血的戰場上發現了楊再興的屍體。火化後,從裏面撿出兩升多的鐵箭。這就是著名的“血戰小商河”。這真實的歷史和評書、小說壹模壹樣!

戰功:南宋唯壹的進攻力量

由於嶽家軍規模的不斷擴大,給嶽飛管理這支軍隊帶來了諸多不便。於是,嶽家軍的十萬大軍始終被分為12個軍,包括:1。帶回軍隊;第二,前軍;第三,右軍;第四,中國軍隊;五.左軍;第六,後方軍隊;7.尤宜君;八、踩白軍;九、選擇前方軍隊;十、勝利軍;十壹、破敵;十二、水軍(橫江軍)。

其中前、後、中、左、右五軍是常用名稱,選前軍、勝軍、破敵軍都被賦予了相對威望的名稱。這八個單位主要是步兵。雖然在南宋紹興二年(1132),德安(今湖北安陸)使用的符合規矩的長竹火槍是歷史上最早的管狀火器,以竹子為槍管,內裝火藥,遇冷點燃,噴出火焰,摧毀了敵人的攻城器械“立交橋”。但在嶽家軍中,冷兵器仍是主要裝備。嶽家軍經過嚴格訓練,重裝步兵全甲,甲1825件,重40-50公斤。在嶽家軍步兵中,弩作為主要武器發揮著重要作用,弓弩手占軍士的絕大部分。軍中約十分之二的士兵使用弓,十分之六使用弩,合計占80%,其余十分之二使用刀、槍等近戰武器。由於宋代生產力高度發展,弩等武器遠優於騎射起家的北方民族。俗話說“金人弓箭不如中國強”,弩在宋代被視為對抗北方騎兵民族的利器,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弓弩手通常使用弩,采用三發重疊射擊方式。“神臂弓”的發明使宋軍的有效射程遠達240多步,約372米以上。宋軍在戰場上的宿敵金兀術不得不承認臂弩是宋軍中最令人畏懼的武器

為了保護近戰中會成為活靶子的弓弩手,嶽家軍利用刀槍手留守在戰線前方布下的戰馬後面,以便在敵人騎馬進入戰線時進行肉搏戰。同樣為了對付金人的鐵甲騎兵,嶽家軍非常重視長柄刀的使用。所謂長柄刀有很多種,都是由唐代的奇刀演變而來。刀舞是宋軍中重要的訓練內容,按照南宋建國初的規定,壹個刀舞者的身長應為1。2尺以上的長柄刀,只有用氈皮包裹刀刃,連續舞動52次,不讓刀刃落地,才算合格。至於宋軍軍紀最嚴、訓練要求最高的嶽家軍,不言而喻。

嶽家軍12軍中,值得壹提的是彜軍、遊彜軍、步白軍。這三個單位的名字真的很詭異。所謂“遊戲”很好理解,就是巡邏;“踩白”的本義是“調查”;“北”字是西夏黨項文的註音譯名,北宋末用於稱呼西北邊軍中的“將軍親軍”。嶽家軍中的“後兜”是精英中的精英,士卒的選拔極為嚴格:軍隊進行士官技能比武時,獲勝的士卒都要報名。壹旦旗手和押運隊等下級軍官陣亡,很快就加上了這些精兵。這些登記在冊的勇敢士兵也將被多次評選,決出優勝者。壹旦各級將官出現傷亡,需要補缺,就會從這些優勝者中選拔。這些人很可能進入叛軍。但所有進入千甲軍編制的士兵,在各級都享有與嶽家軍同等的尊重,他們的獎勵也極其豐厚。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裝甲部隊”經常被用作突擊隊或敢死隊。

更值得專書的是,彜軍、遊彜軍、步白軍是當時南宋為數不多的騎兵部隊!嶽家軍騎兵主要裝備長短刀,短弩十支左右,硬弓箭二十支,頭盔,鐵刃皮甲。光是蒯軍的騎兵就有八千多人(蒯軍步兵有壹萬人),三軍加起來有兩萬多騎兵!在過去的宋朝戰爭中,由於騎兵的弱點,宋軍在面對北方民族戰士的沖擊時,往往只能被動挨打。但紹興六年(1136)八月,嶽飛第二次北伐,兵進伊洛,繳獲偽齊政權的壹個馬監和壹萬多匹馬。同年十壹月,嶽家軍從偽軍手中繳獲戰馬四五千匹。這次繳獲的戰馬約15000匹,加上歷次戰鬥繳獲的戰馬和南宋朝廷撥給嶽家軍的少量戰馬,使嶽飛建立了壹支當時南宋無人能及的騎兵。嶽飛本人擅長騎射,被譽為“勇者冠軍”。他親自教士兵們掌握射擊技巧和槍法。這些精英戰士自然是認真的。正是因為這支驍勇善戰的騎兵,嶽家軍才成為南宋初期宋軍唯壹的進攻力量!

為了保持部隊的戰鬥力,錢、糧、衣、兵器的後勤供應必不可少。況且嶽家軍除了十萬大軍外,還有幾十萬家眷,給後勤帶來的壓力不亞於壹場大規模戰役。光是小賣部就經常把嶽飛搞糊塗。紹興八年(1138),嶽家軍的日常開銷已經是“每月56萬,石頭7萬余米”,還不算軍馬的飼料等開銷。除了金錢和糧食,武器的供應也不是壹個小數目。也是紹興八年。看看樞密院簽發的嶽家軍“自制兵器”的原料清單,就能明白嶽飛要掌控的復雜財政狀況:近70萬片鐵甲葉,6300多只牛角,9100多張生牛皮,400多斤牛筋,18000張生羊皮。農民出身的嶽飛深知民間疾苦,每次發工資都面如止水,感慨“東南百姓勞力消耗極大”,激勵士卒“報國不成功!”」

奪取軍事權力的受害者

諷刺的是,嶽家軍在戰場上的成功越大,就離自己的悲慘結局越近。宋高宗對嶽飛北伐的態度是怕輸怕贏。如果妳被打敗了,妳會壹蹶不振。想為臨安布,得不到。大勝會讓嶽飛得天下,而稍有震動就不堪設想了。數十萬中原豪傑揭開的義旗,不是“宋”也不是“趙”,而是“嶽”,這不得不令南宋統治者震驚。更何況,在宋廷內部,還有壹位在當時被視為“無微不至”的宰相桂!

於是,當嶽家軍乘勝追擊,在燕京(北京)以南,統治者的命令失敗,金廷徹底喪失了對戰爭的信心,下令把藏在燕京的財寶運到北方,打算讓出宋朝所有的土地,但是南宋朝廷卻下達了撤軍的命令,讓嶽家軍的百戰之兵徹底白費。如果不是被迫調兵,宋軍本可以到達邊洛控制黃河的要沖,為南宋進壹步北伐打下良好基礎。

當時晉國的將軍們最怕拿嶽飛開刀,平日裏常常不直呼其名,而稱他為“嶽爺爺”。得知嶽飛的死訊後,他們都喝酒互相慶祝。幾十年後,到了禧二年(晉太和六年,1206),當上諭投降南宋四川統帥吳時,他甚至直言不諱地說:妳評價壹下自己是不是比得上嶽飛?嶽飛的赫赫戰功為宋·金枝所熟知。結果有壹天被宋廷懷疑,被殺了,連累了親戚。那不是很可怕嗎?足見嶽家軍的戰鬥力和威望,連敵對的金國君主和臣民都不得不承認。

嶽飛冤獄後,嶽家軍在戰場上的豐功偉績被秦檜控制的宋廷刻意抹去。大道第二年(1166),也就是宋高宗為禪帝、宋孝宗登基後的第四年,仍秉承趙構旨意的南宋朝廷,評價所謂“中興以來的十三功勛”,算上楊沂中大敗、弄虛作假等瑣碎的勝利,只有郾城、應昌兩大勝仗。更可笑的是,宋廷在“十三戰功”之內獎勵劉光世順昌之戰14萬元,還不到鹽城之戰的20萬元。甚至後來宋孝宗冤枉嶽飛* * *,南宋政府和百姓都壹致認為嶽飛是第壹,但這只是基於政府和百姓的回憶和印象中的傳言,而在秦檜黨徒寫的南宋官方史書中無法考證,只好采取走訪死者的方法,通過幸存的嶽家軍講述死者的回憶來了解嶽飛的事跡!可見嶽飛抗金的功勛被秦檜及其黨羽損失了多少。

嶽家軍也在隨後的宋廷整肅中不復存在。雖然這支英雄之師的血脈還在鄂州守備,但宋孝宗時期鄂州都統部仍有4.9萬人,多為嶽家軍的老部下。好在天道輪回並不快樂。隨著時間的推移,“護軍後營”等官銜早已被歷史遺忘;習慣稱呼如張佳俊、韓家軍早已被遺忘。只有“嶽家軍”這個在趙構秦檜被君臣唾棄的詞,才能流傳千古,獨享盛名!相反,以前作惡多端的人,現在還跪在西湖的王越廟前,無時無刻不被人唾罵,幾億也贖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