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方言:又稱“官話方言”。指北方地區、湖北大部、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區、安徽中北部、江蘇中北部使用的母語方言。北京話、天津話、東北話、Xi話和南方的成都話都是北方方言的代表。北方方言是現代標準漢語(中國大陸稱普通話,臺灣稱普通話)的基礎。使用這種方言的人占中國人口的70%。
北方方言的明顯特征包括:中古輔音的元音大部分已經失傳。“-p,-t,-k,-m,-n,-ng”中古漢語現在只有“-n,-ng”。同時,與其他方言相比,北方方言在失去清濁對立的過程中,並沒有發生劇烈的聲調分化。因此,北方方言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和相應的合成詞。這在其他方言中很少見。
吳語:江蘇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區都講吳語。典型的吳語以蘇州話為代表。其中,皖西南受贛語影響,浙南保留了古百越方言的許多特征,以至於不能把太湖吳語作為典型的吳語來談。用戶數量約占總人口的8.4%。這種方言的濁音和清音的區別是壹個明顯的特征。
客家話:廣泛使用於中國南方客家人之間,包括粵東、粵北、閩西、江西南部和廣西東南部,以梅縣話為代表。雖然是南方方言,但客家話是在北方移民南下的影響下形成的。客家話因此保留了中古中原話的壹些特征。使用客家話的人口約占總人口的4%。
閩語:福建、海南、粵東、菲律賓、臺灣省、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及部分華僑使用。由於內部差異很大,閩語通常分為閩南話(以廈門話為代表)、閩北話、閩東話(以福州話為代表)、莆仙話和閩中話。在所有方言中,閩方言是唯壹壹個與中古漢語韻書不完全對應的方言,其中以閩南語影響最大。
閩南話有“m,n,ng,p,t,k,”等(狹義,即閩臺閩南話)。(問號代表‘語氣減弱’)“七個輔音結尾。閩南語是漢語中聲調復雜的方言之壹。泉州有八個聲調(不含輕聲),漳州、廈門、同安、臺灣省通常有七個聲調(不含輕聲)。同時,閩南方言也是保存中古漢語最完整的方言之壹。泉州音和漳州音是其他分支的母語,閩(南)臺片的閩南話比較壹致。廣義的閩南話還包括海南話、潮州話、浙南閩方言等。使用閩南語的人口約占總人口的4.2%。
廣州話:以廣州話為代表,為廣東省及港澳臺和海外華人所使用。粵語是漢語中最復雜的方言之壹,通常大約有九到十個聲調。同時也是保存中古漢語最完整的方言之壹。粵語方言包含六個輔音結尾:P,T,K,M,N,ng。廣州話內部差別不大。使用粵語的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
湘語:用在湖南。通常分為新舊兩類。新湘語更接近北方方言。湖南方言以長沙話(新)、雙峰話(舊)為代表,使用者約占總人口的5%。新湘語以長沙話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特點是方言舌音,後鼻音消失,無ch/q、h/f、sh/x、ong/eng之分。包括長沙話、嶽陽話、益陽話、株洲話、湘潭話。老湘語包括衡陽話、湘鄉話、邵陽話等。比如湘鄉話,分布在湘鄉、雙峰、婁底、漣源,整體發音基本壹致。
贛語:以南昌話為代表,主要在江西大部分地區和湖南東南部使用。用戶數量約為2.4%。主要有北部的南昌話,東部的鷹潭話,中部的福州話,西部的宜春話,西南的吉安話。江西其他壹些地區是客家話,不屬於贛語。
以下幾種方言是否構成獨立的大方言區,目前仍有爭議。
“晉語”又稱“山西方言”,是指“山西及其鄰近地區的壹種有入聲的方言,分布在山西、河北、河南、陜西、內蒙古自治區174個縣市,總人口4500多萬。1985著名語言學家李融提出“晉語”應從“北方官話”中分離出來,成為與官話、吳語、粵語並列的大方言區。”實際上,山西方言壹直是漢語方言的壹個異類。雖然很難理解,但並沒有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可。教科書上說,山西話還是北方方言西北次方言中的山西話。語言學家根據古代漢語四聲在今語音中的演變,將山西方言分為八個片,即並州片(北海片)、五臺片(燕片)和商片。晉語不僅僅是山西人說的。晉語區包括山西大部分地區(不含山西南部28個縣和山西北部廣靈縣)、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不含蔚縣)、內蒙古中西部黃河以北地區、河北北部和西部靠近山西的地區、陜西省北部地區。方言學家李融先生曾說:“山西方言如山西煤壹樣豐富。”* * *分成六塊。(1)中心方言:包括太原、清徐、榆次、太谷、文水、交城、祁縣、平遙、孝義、介休、壽陽、榆社、婁煩、靈石、蔚縣、陽曲、陽泉、平定、昔陽、和順、左權的方言;(2)西部方言:包括離石、汾陽、中陽、柳林、臨縣、房山、嵐縣、靜樂、興縣、石樓、息縣、大寧、永和、蒲縣、汾西的方言;(3)東南方言:包括長治、潞城、黎城、平順、壺關、屯留、長子、沁源、沁縣、武鄉、襄垣、晉城、陽城、陵川、高平縣方言;(4)北方方言包括:大通、陽高、天鎮、懷仁、左雲、右玉、應縣、殷珊、樊氏、忻州、定襄、原平、五臺、代縣、朔州、平陸、渾源、靈丘、神池、寧武、五寨、克蘭。(5)南方方言:運城、芮城、永濟、平陸、臨猗、萬榮、河津、鄉寧、薊縣、侯馬、沁水、夏縣、聞喜、垣曲、稷山、新疆、絳縣、襄汾、臨汾、翼城、浮山、古縣、翼城。(6)東北話:廣靈只有壹個縣方言。包括山西、河北、河南、陜西四省174個縣市,使用晉語的總人數約為4500萬。其中,山西省有78個縣市,19萬人;河北35個縣市900萬人;河南有17個縣市,800萬人;內蒙古28個縣市700多萬人;陜西有16個200萬人以上的縣市。晉語是指以山西為中心的中國北方的入聲方言。入聲是什麽意思?語言學家說:入聲是古漢語的聲調之壹,以輔音結尾(p/t/k),發音比較短。現代普通話和大部分北方方言都沒有入聲,已經歸類為平仄、上聲、上聲、降調四種聲調。壹些方言(如吳語、粵語、晉語、閩語等。)還有入聲,韓語日語也有入聲。但是ptk的三個輔音結尾在不同的方言中是保留的,有的方言完整保留(比如廣州話),有的只保留pt(梅縣話)或者T(南昌話),有的合並成壹個聲門音[?](晉語和吳語),有些方言只有聲調範疇,沒有輔音韻尾,語氣詞只表現調值的區別(長沙話)。從音韻學上講,入聲是:聲門關閉,阻擋氣流,在連續語音中形成突然的沈默或突然的爆音。節奏感已有記載:山西方言繼承了漢語古韻,臨汾地區出現了“平水韻”。所以山西人學古漢語比北京人容易,因為北京人只會發四聲。在湘東北,現在普通話裏沒有入聲字,山西方言裏有。山西方言還保留著很多古漢語詞匯,比如:兩個人走在壹起叫“並駕齊驅”;家裏窮被稱為“家裏冷”由於地理、歷史等諸多原因,山西方言保留了較多的古漢語元素,是我國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研究的活化石。有關專家建議,要保護好這塊漢語的“活化石”,“山西方言在山西地下像煤壹樣豐富,山西方言的發展也像煤壹樣豐富,還有很多未開發的。”生動,聽起來特別傳神,這也是“山藥姚丹”在中國文壇脫穎而出的原因之壹。尤其是那些民間曲調,生動感人,傳唱已久,壹曲《走西口》在山、陜、蒙、冀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