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陳冰中秋節,高興地喝到第二天早上,醉了,寫了這首詞,並想念兄弟蘇哲。
月亮什麽時候開始出現的?我從遠處拿酒杯。我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也不知道幾月幾時。我願乘禦風回天,我怕在細玉的樓閣裏,經不起九天寒氣。跳舞和欣賞月亮的影子,這是在世界上。月亮變成了猩紅色的亭子,低低地掛在雕花窗上,照著昏昏欲睡的自己。月亮不應該對人有什麽怨恨,為什麽人走了才是圓的?人們有悲傷和快樂,他們分離又重逢。月亮有陰有陽,有盈有虧。沒有什麽是完美的,即使在過去。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關於作者:
蘇軾(1037 65438+10月8日-11 8月24日),字子瞻,字和仲,被世人稱為“東坡居士”。漢族,梅州(今四川眉山,北宋眉山市)人,欒城人。北宋著名文學家、畫家、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壹,豪放派詩人代表。他的詩、詞、賦、散文都有很高的成就,擅長書法和繪畫。他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也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公認的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壹。他的散文和歐陽修被稱為甌塑;詩歌和黃庭堅也被稱為蘇黃;詞與辛棄疾合稱蘇辛;書法被列為北宋四大書法家之壹:蘇、黃、米、蔡。他的畫開創了湖州畫派。
蘇軾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為“三蘇”。蘇軾二十歲就中了秀才,在宗申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和湖州工作。元豐三年(1080),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為甬團助戰。在黃州的四年多時間裏,他在城東坡上耕地,因此他被命名為“東坡居士”。哲宗繼位後,歷任翰林學士、上座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在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皆知。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歸,途中死於常州,葬於河南郟縣,以追文仲公。素有“蘇東坡”之稱,名為“東坡居士”。據史料記載,蘇軾“身長八尺三寸有余,而蘇軾慷慨如海”。蘇軾是蘇洵的次子(長子去世)。在嘉祐二年(1057),他以秀才的身份加入了哥哥蘇轍的隊伍。授大理為判官,簽書鳳翔府。熙寧二年(1069),其父服喪期滿後返朝,為法官向朝廷起訴。由於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政治主張,他反對新法的實施(不是完全不同意,而是部分贊同)。他前期反對,後期深入民間,了解到新法的好處後轉而青睞新法好的方面。),自外部任用,出杭州。後遷居密州(今山東諸城),後遷居徐州。元豐二年(1079),因卷入“烏臺詩案”,負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應永助理,處於此狀態,不得簽署公文。皇太後哲李宗來到朝鮮,並返回朝鮮侍奉郎芝,登上國都(今山東蓬萊)。四個月後,他調到禮部當大夫,任職不到十天。除了住在房子裏,他搬到了中國書屋,並搬到了翰林國子監(二年級)知道禮部的貢品。元佑四年出知杭(1089),後改知潁州、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人主政,被貶惠州(今廣東省惠州市),後貶昌化軍(今海南省儋州市)。惠宗即位並在被赦免後返回北方。元(1101)卒於常州(今江蘇),葬於汝州郯城縣(今河南佳縣),享年66歲,謚號文忠(男)。